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班主任教师教育管理中的几个盲区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0-14
  • 阅读量99次
  • 评分0

  摘    要: 学校里学生的问题很多,大事小情都需要班主任处理,每一个事件是问题,更是教育资源。班主任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并对此有充分的觉察和认知。然而,现实并不让人乐观,仍然有很多教师固守陈旧观念,教育管理中“师源性”伤害学生心理健康,阻滞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事件还在教师不自知的情况下发生。

  

  关键词 :     教师;学生;教育管理;心理健康;

  

  是否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引起多方热议。事实上,教师教育管理过程中从来就没有远离教育惩戒。一直以来,压制、体罚、不平等和不尊重的教育案例屡见不鲜,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滥用导致很多儿童并没有“向好、向善、向美”健康成长,甚至罹患心理疾病。即使没有滥用教育惩戒权,也不一定能规避“师源性”伤害学生心理健康,阻滞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事件。

  

  案例回放:小杨同学在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后“出名”了,遗憾的是他的出名不是为班级在诗歌朗诵比赛中争得荣誉,而是同学们还在舞台上比赛的时候,一个人回到教室,将本班和相邻班级女生们换下的校服长裤,藏到了学校垃圾房最不易被人发现的角落,引发“丢失裤子”事件。年级部、班主任知悉后,小杨的班主任第一时间锁定了他,因为全班只有他没有参加集体朗诵,有宽裕的“作案”时间。事件的发展在意料之中,从他不承认、到承认、再到班级书面检查、年级不点名批评,整个事件从发生到解决,很快处理完毕。

  

  追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事件发生后,对小杨的跟踪观察。“丢失裤子”事件也折射出班主任教育管理理念中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隐性问题,姑且称为教育管理视角盲区。这可能不是个别班主任和教师的教育管理视角盲区,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一、教育管理视角盲区之“教师无错论”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活动在校园里发生,在学校里,学生大大小小的问题层出不穷。这给教师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练就了教师快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教师普遍会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的问题。很少将问题的症结指向教师或者教育管理者在管理上出现的疏漏。“丢失裤子”事件的主角小杨同学怎么会在全班集体参加的诗歌朗诵比赛中落单?班主任对他疏于管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问题处理过程中,班主任只看到小杨偷藏同学裤子的行为结果,很明确地将错误归结为小杨的问题行为,班主任并未觉察到自己可能存在的错误。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是问题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主导者,拥有评判权力。教师习惯于用“手电筒”只照学生的问题,教师作为“裁判员”不会给自己掏红牌。事实上,处理问题过程中,教师不管是和风细雨、讲道理摆事实,还是疾风骤雨、霸道强势,问题指向的主角都是学生,教师的潜台词是“犯错的就是你,你应该承认错误”。

  

  二是教师为使问题处理更快速、高效,习惯从问题出发,就问题解决问题,很少追溯问题的原因。处理问题事件中的问题学生是最经济高效的处理方式,而要教师主动承认自己在教育管理中的漏洞和错误,付出的成本高得多。从教师的自我保护角度出发,教师个体很难做到自查自纠。

  

  对学校里发生的学生问题事件进行分析,一般能在师生互动关系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果小杨同学偷藏裤子是恶作剧,那么小杨极有可能是对没能参加诗歌朗诵比赛,采取行为上的抗议。“丢失裤子”事件发生前,小杨的师生关系不和谐是显性的。班主任和同学可能都已经有觉察,不然也不会第一时间就锁定小杨这个肇事者。如果班主任能对活动安排考虑再成熟一点,若确实不能让小杨参加朗诵比赛,也应该妥善做好他的心理工作并安排其他任务,哪怕就是帮同学看管衣服,也能让他体现自身的价值。事件发生,小杨同学错了,应该接受批评。然而当事班主任在这个事件中是否也应该自省、自查自己的过失?是否也应该承担教育管理的失责?

  

  教师忽视学生的需求,目中无人尤其是目中无“问题学生”是导致很多学校问题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多一点觉察和审视,不能让自己的错误由学生埋单。一方面,教师要面向全体、关注全体,杜绝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差别对待,要阳光遍洒,教育普惠,任何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来自教师的积极关注。另一方面,教师不能紧盯问题事件结果,为处理问题而处理问题,要关心问题背后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如此,教师才能在教育管理中少犯错,杜绝“师源性”问题事件,实现教师无错。

  

  二、教育管理视角盲区之“成功至上论”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学校管理部门对班级、教师的评价造成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追求成功的价值取向。有时候为了所谓的成功,违背教育规律,忽视教育价值的情况屡见不鲜。身处教育系统的教师对“成功”的追求是身不由己的,很多教师对自己错误的“成功至上”是不自知的,成为教师教育管理的视角盲区。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校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的目的是具有教育性的。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对诗歌文学的鉴赏力、表现力。除此之外,教育敏感性强的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还能着眼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意义非凡。遗憾的是,当班主任将成功的目标聚焦在朗诵比赛取得好名次上,可能就会忽略活动的教育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被认为是格格不入,不能融入集体的小杨同学可能会影响比赛的成绩,被班主任剔除在集体活动之外,说严重一点,是班主任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剥夺了他与同学一起共同享受集体荣誉的幸福体验。从小杨同学的角度出发,似乎发生点什么事就不奇怪了。

  

  教师“成功至上”的功利性体现在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学生成绩排座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让成绩差的学生请病假不参加期末考试,以免拉低班级均分等等,教师的教育行为背后有一些正在被忽视甚至被伤害的学生。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家庭、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问题家庭的孩子、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学生、行为问题学生等,更需要教师呵护,他们当中一些孩子脆弱、敏感、自卑,希望被尊重、被接纳,有的甚至罹患心理疾病,是“问题学生”。抱持“成功至上”观念的教师会很容易将他们打入另册,因为这些学生实在无法与“成功”画上等号,也无法让教师收获预想中的教育“成功”。

  

  常听班主任和教师抱怨自己的运气差,多半是自己班级比别人多几个差生,或少几个优生。这从一个方面验证了教师固有的功利性一面。可以想见,因教师的教育功利,教育没有开始前“先判定其恶”,将一部分孩子贴上“差生”“问题学生”的标签,这些孩子的结局注定是悲观的。他们如何在有着“成功至上”观念的教师教育下,获得更好的成长?值得深思。

  

  为集体利益,甚至教师个人利益,牺牲个别学生的自尊,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已经触及教师师德底线。教师要在教育功利的大环境中,保持清醒,最大限度地坚守教育的育人本质,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让每一个学生都受教育,才是教育的成功。陶行知说:“教育为公,爱满天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师护佑、帮助、支持,平等享受教育的春风,在教师的陪伴下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教师教育管理无可挑剔的成功。

  

  三、教育管理视角盲区之“包容宽宥论”

  

  包容、宽宥是个体一种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积极品质。而这里提到的教师教育管理中的“包容宽宥”并非是对学生的宽容,而是对问题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遮掩态度,是班主任和教师对教育管理过失的自我宽宥。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班主任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难以分出太多精力,长时间消耗能量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事件。只要在处理问题事件过程中,找到肇事者,给予处理,起到治病救人以儆效尤的教育效果,就算问题处理完毕。同时,班主任也实在不愿意问题事件引起大的社会反响和轰动效应,丢了学校、班级和自己的脸面,影响学校对自己的评价。如此对问题事件的“包容宽宥”就成为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常态。值得思考的是,在处理一些相对复杂、潜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问题事件上,如果班主任只是考虑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能会使教育管理停留在问题事件的表层,而不够走心,教育价值、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丢失裤子”事件中的肇事者小杨,在被处理的过程里,心路历程大概只有他自己回味了。“集体朗诵被班主任剥夺参与资格,与全班同学在心理上产生隔阂,尽管不是同学们不让他参加,但是能发泄怨气和怒火的对象只能是同学。不让参加朗诵,还必须参加集会,同学们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下面当观众,全校同学都会觉得他是个奇葩,真是尴尬。还是溜回教室好,以免丢人现眼。巧了,女生的校服长裤都在教室里,这正是一个报复的好机会,藏起来,让谁都找不到,看看老师怎么办?干完这些,心里痛快舒服多了。”

  

  教师如果不做深入细致的心理教育工作又怎么会洞悉学生心理层面的情绪体验和想法?又如何达到教育帮扶目的?又如何确保学生从问题事件中吸取教训,以后不再犯错?教师教育管理需要包容宽宥的不是问题事件,而是问题事件中的学生。教育着力点落实在学生心理层面,将问题事件转化成教育资源,才能达成教育目的。

  

  包容学生,触及内心,找原因。“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走心的教育必然是能体察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问题事件处理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内因,社会、家庭、学校的外因进行全面探查,既有利于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源,也能在教育管理中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教师对教育管理理念有更多的觉察,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减少问题事件。

  

  贴近学生,后续跟进,多关心。问题事件中的主角往往教师漠视,同学忽视,人际关系糟糕。教师要实现教育效果的固化,需要贴近学生实际,持续跟进,时刻关心,在集体中营造和谐的氛围,满足学生爱和尊重的需求。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是重要人际关系。平等、和谐的同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来自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中的负面情绪,将学生拉回正确的成长轨道。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融入集体,成为集体中正常的、普通的一员。

  

  赏识学生,适时表扬,消心结。社会评价影响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点正向鼓励、赞美,让积极的社会评价逐步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教师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问题学生”,将学生纳入自己科学的教育管理视角。

  

  收紧教师教育惩戒权是为改变长期以来压制、体罚、不平等和不尊重的教育现状,营造一个平等、尊重、和谐,彰显人性价值的儿童受教育环境。班主任需要正视教育管理中的视角盲区,规避“师源性”问题,防止伤害学生等教育翻车事故的发生。待到真正松绑教师教育惩戒权的那一刻,班主任和教师敏锐的自我觉察,对学生心理细心地洞察,一定会有利于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发挥教育惩戒的积极作用,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教育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