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任,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水平关系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班级管理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进行考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班级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班级管理;语言障碍;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01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班级的管理模式非常落后,落后的班级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因而加强少数民族班级的管理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地区素质教育的水平、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素质、缩小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与其他地区教育的差别、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班级管理现状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级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班级管理的整体质量的提高,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常规的班级管理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对少数民族班级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其班级管理方面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状况。
1.语言交流不畅
随着经济往来的增加,许多少数民族学会了汉语,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也在大面积普及双语教学,但是双语教学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在很多场合语言沟通障碍仍然存在,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是这样。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非常少,而且一旦脱离了学校这个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使用汉语进行沟通,而是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这种情况对汉语教学的巩固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以外,一些教师也缺少使用普通话的意识,他们经常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就更不注重普通话学习了。
2.班主任专制管理
现代高科技的通信设施使得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自我意识也非常强。教师应根据学生自我意识强的特点,采取民主的方式实行班级管理,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使班级管理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小学生通常崇拜的对象就是班主任,他们对班主任的信任度甚至超过了父母。很多学生对班主任布置的任务都会认真完成,但是却不愿意理会父母让自己完成的事情。如果班主任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而是将信任变成一种专制的话,就会改变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成为只会机械服从而不会独立思考的木偶,独立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创造性也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班级管理不均衡
有的班主任喜欢学生学习能力与交际能力都强的学生,给予他们的关注也就更多,使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变得更为突出。而对学习能力与交际能力弱的学生关注度低,致使这部分学生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就愈来愈明显,长此以往班级内就会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教师在个人喜好的驱使下对学生的态度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学习好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教师也不会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而学习不好的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时,就会遭到严厉的批评,甚至还会被当做典型,时常在学生面前提起。出现差别对待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只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特性,才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4.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少数民族多生活在欠发达地区,为了生活,很多学生家长都选择到外地打工,而将教育孩子的责任留给了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而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的年纪大,教育思想也落后,在教育下一代时对吃穿住行方面比较关心,而对学生心理需求方面关心比较少。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学生得到的亲情是不完整的、有缺失的,因而这些学生身上也极易出现冲动、叛逆、易怒甚至是自闭的心理问题。而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也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则很少关心,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并给予疏导。
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1.重视普通话教学
推广普通话教学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破除不同民族交流时的语言障碍,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少数民族的归属感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而学校则应充分发挥对少数民族进行普通话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做好普通话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应该不仅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在课下也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往搭建了一座桥梁。其次,教师还要为学习普通话创建一个有力的学习环境。如利用班会或是课外活动,举办普通话比赛或是趣味竞赛,对在比赛中取得名次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获奖学生本人以及其他同学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最后,鼓励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使父母也接受普通话的熏陶,让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也得到提高,最终扫除教师、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语言障碍。
2.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而在与学生长时间相处的过程中,教师的习惯与思想也会像家长一样影响学生,因而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且还要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使班级管理更加完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生活,同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体会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要让学生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进而积极进步、努力学习,班级管理从而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办法,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耐心对待每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习好、品行优的学生,对于后进生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课堂上多提问,不会的问题课后辅导,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平时与他们多谈心,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
培养班级干部,让班级干部来管理班级,做班级干部的坚强后盾。将一些班级管理事务交给班级干部处理,对于班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失误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管理班级的权利,引导他们避开班级管理的误区,班级干部是班级工作的决策者与执行者,而不是班级的集权统治者,要在各方面發挥骨干与带头作用,为建设优秀班集体增光添彩,以此使班级管理工作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三、总结
少数民族班级管理是民族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好校风校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民族特点,运用智慧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达娃曲珍.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0(9).
[2]徐文华.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J].都市教育(下半月刊),2017(8).
[3]阿依努尔·艾合买提.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优化[J].人间,2016(16).
作者:王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