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弱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20
  • 阅读量227次
  • 评分5
  • 0
  • 0

  德育是真实的社会需要。当今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都呼唤着德育,然而教师的德育能力却一直被忽视,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弱化问题日益凸显。


  一、教师德育能力及重要性


  教师德育能力是指教师有效进行德育,达成德育目标的能力。完善的德育知识,先进的德育观念,强烈的德育意识,合适的德育时机,多样的德育方法,优化的德育评价方式是教师提高德育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育人为本是教师执教的基本理念。德育不仅仅是专职德育教师的责任,也是各科教师都要承担的义务。檀传宝教授指出:“教师德育专业化是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需要,家长希望学校和教师重视、呵护、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使之成为品德优秀的一代新人。”①教师德育能力是保障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德育能力,才能保障德育的顺利实施,提高德育实效性。


  二、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弱化问题


  教师的德育能力问题一直被忽视,教师德育能力弱化是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科教师理应都承担起德育责任,但是在实践中,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弱化问题日益凸显。教师德育能力弱化主要表现为教师德育知识欠缺,德育观念陈旧,德育意识淡薄,德育时机掌握不当,德育方法单一,德育评价方式传统。教师德育能力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时代呼唤着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德育能力专业化。


  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是教师习以为常的模式,过分注重智育也导致教师德育能力弱化。以语文学科为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德育素材,语文教师若能加以使用,便能实现语文学科德育。但由于没有丰富的德育知识作为保障,缺乏德育意识,教师挖掘不到语文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内容,也无法捕捉到适当的德育时机。教师德育能力的弱化,使语文课堂只是成为单纯的语言教学。人文性学科是学科德育的主要阵地,理科也可以进行德育,如物理学家、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他们严谨的求学态度,都是可以用来进行德育的素材。但是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是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主要原因还是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弱化所致。


  三、提高教师德育能力的对策


  提高教师德育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等相关部门做好保障和培训工作。


  1.教师要加强德育知识的学习。丰富的相关知识是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完善的德育知识和德育理论,才能形成相应的德育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的德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即德育的相关概念、内容、原则、规律等知识。如教师需要了解关于道德发展阶段以及道德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道尼和凯利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无论由专家还是由所有教师来承担,都须强调,任何关心儿童道德教育的人都应掌握皮亚杰和科尔伯格提出的发展阶段概念。”②二是“工具性知识”,即德育途径、德育模式等相关知识。如德育途径包括直接和间接途径,德育模式包括认识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体谅模式、集体教育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等。本体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德育。德育知识的积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先进的德育观念,完善的德育理论也是形成德育能力的基础。③


  2.教师要改进德育观念,提高德育意识。教育的本质应该促进学生的成长,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德育观念,德育不仅是专门德育教师的任务,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起德育职责。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得到社会的认可,必然是道德高尚的人。德育建设不光对个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德育中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要时刻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德育意识。赫尔巴特的著名论述“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已然得到认可。④现实是我国学校德育正面临很多难题,实效性差,(下转49页)(上接68页)无法很好地开展德育课等。青少年道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德育的紧迫性也日益凸显,作为道德传授主要阵营的学校,应该在此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作为灵魂塑造者的人民教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教师必须关注中小学生的道德成长,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摆在眼前,教师必须加强德育意识,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3.教师要学会捕捉德育时机。合适的德育时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为德育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时机,教材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是德育的适当时机。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会有心灵的震荡,教师抓住这个时机进行德育是学生品德成长的关键点。捕捉恰当的教育时机,并考虑所处的情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采取德育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4.教师要优化德育方法。马卡连柯指出:“任何的教育方法,甚至向暗示、解释、谈话和公众影响等认为最通行的方法,也不是绝对有益的。”⑤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在德育方式上,主要以灌输为主。这样的德育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从而使学生产生反感。德育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掌握各种方法的设置。德育方法包括情感陶冶法、说服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教师要合理使用并优化德育方法。


  5.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普通的学科课程可以通过考试进行教学评价,但由于德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不能通过考试评价学生,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了解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行动中对学生做出监督和指导。德育不应该以分数来衡量,而是需要教师做足细致的工作,抓住学生思想动向,掌握学生品德行为表现,切忌以智育成绩推断学生的品德发展。


  作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