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影响教师培训效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投稿月岛
  • 更新时间2016-06-13
  • 阅读量367次
  • 评分4
  • 36
  • 0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实施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人已经认可了培训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对于培训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就培训的效果来看,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从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学教师培训的不足,并提出了提高教师培训有效性的策略。 
  一、影响教师培训效果的原因 
  1. 培训方式单一。培训通常采取集中学习的模式,接受培训的教师偏重于被动接受。培训者缺乏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正确认识,忽视了被培训者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没有组织平等的沟通,没有做到分享彼此的经验、思考和教训,而是将受培训者当做只能聆听的角色,从而一昧的枯燥灌输。这样无法使受培训者对培训内容产生共鸣,而达到交流、分享、发展的目的。 
  2.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多重复。目前的各种培训中,培训内容往往千篇一律,侧重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讲解,与教师的实际需求脱节。部分教师因本身基础及知识的限制,无法理解专家教授的先进教学理论,还有部分教师因为从培训中得不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答案,所以认为这样的培训无用,产生了抵触情绪。 
  3. 教师自身的观念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部分教师对于培训的意义认识不深刻,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参加培训时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认为培训就是走过场。部分教师虽然能够积极参加培训,但是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不能与实际教学工作相联系。 
  4. 培训效果的评价方面。培训结束后对于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以及培训对教师产生的效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多数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抱着积极的态度参加学习。 
  二、提高培训有效性的策略 
  1. 培训开展前,必须明确教师培训的使命和责任。面对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教师培训工作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和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结合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培训使教师不仅具有熟练的教学技能、教学理论,还要掌握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教育原理,转变观念和角色。 
  2. 培训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目前,大部分培训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没有充分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使得培训内容与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相脱离。不同区域、不同教龄的教师分别对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心理学、教育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需求,才能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人员安排方面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3. 培训内容方面。在充分了解受训者培训需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的系统性培训内容。首先,要解决“补充”的问题,如很多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能将课本上的内容生活化或者生动化,缺乏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无法灵活地驾驭课堂,这些都是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表现。其次,以某一专题或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培训者围绕案例精心讲授专题或观摩一堂课,接着进行及时强化培训内容的答问互动分析活动,消化培训内容。此外,欠缺新型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也是部分教师面临的挑战。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能够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数学思想、心理学理论的培训,促使教师达到观念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整体优化,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 培训方式方面。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在认真了解他们的专业发展程度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他们的经验和知识,鼓励教师们的参与和交流,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解,鼓励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是否有效,我的教学能否更有效,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发展和提升自己。 
  5. 建立科学全面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培训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第一是培训结果,考评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包括是否获得新知识、新技能、观念和态度是否发生变化。第二是培训应用,考核培训教师是否将培训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三,受训教师是否对学校的教学和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只评价事后的结果,还应该涉及到每次培训的过程中,如培训目标的设定、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师资的配备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