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梅珍
探索一条以学校资源为基础,以课堂改革为切人点,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渠道。在意识形态上唤醒教师的危机感;在职业追求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同感;在需求自觉上激发教师专业自我成长的迫切感;在素养修炼上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探究有效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之路。
一、我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面临的困境
1.教师个体在业务素养、教学技能、工作态度等方面差异较大。中老年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个体差异明显,有部分五、六年教龄以上的青年教师比较拔尖,而几个80后青年教师则出现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低、职业责任感不强等现象。
2.教师群体的协作交流、合作创新、团队作战的意识不够强。作为省级示范校,前些年在人事安排上,政府有相对倾斜的政策,使我们拥有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但却习惯于单打独斗,团队协作意识比较薄弱。
3.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够强。习惯于接受任务,被动发展,缺乏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行为;对课堂改进的研究信心不足,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缺乏自主反思,形式化倾向明显,模式化倾向突出,机械地套用教育反思的万能格式。
4.教科研模式比较单一。教研形式相对松散,学习制度不够健全,活动开展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因此,研究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策略,构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才能加速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进程。
二、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障碍分析
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教师本体价值观缺乏。教师本体价值观强调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主体价值的认识,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定位。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教师把所从事的职业只看作是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因循于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效率低下。二是教育体制的稳定性引发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在目前的用人机制上,教师队伍能进不能出,铁饭碗混终生,无职业危机感,得过且过,更谈不上对专业发展的主动需求。三是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还有待于加强,学校还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规划、具体的措施,从文化引领、机制保障和策略研究上来促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三、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实施策略
1.意识形态上唤醒教师的危机感。激发和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所在。我们通过适当营造危机感,提升教师的专业敏感性,引导教师勇于面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挑战,从而产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例如,近两年借助学校做为本区省级重点课题“生本课堂”的课题研究实验校这个契机,先后派出二十多名教师、科研骨干陆续到上海、成都、北京、广州、台湾等多地学习观摩、参与交流,在学习对比中知不足,找差距,从而促使他们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正确地认识到学习、创新时不我待,不进则退。
2.职业追求上引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认同感。我们通过创造机会培养人才,鼓励骨干教师冒尖,更好地发挥“二八”效应。例如,郑丽老师,个人业务素质较高,对学生拥有一颗热爱之心,在“生本”课堂的课题研究项目上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勇于实践探究。学校就大胆地给机会,一年内两次获得与郭思乐教授交流互动的机会;与外地友好协作校承担“同课异构”的交流授课研讨;提名担任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等等。正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认同感,使郑老师已具有很强的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起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带动一批青年教师勤学习、善思考、勇探究。
3.需求自觉上激发教师专业自我成长的迫切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醒我们“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决定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关键。为此,本校通过对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学科、岗位、骨干比例等进行结构分析,对老中青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进行多层面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校教师对校本培训现状的意见和看法,了解不同教龄和学科的教师的研究意识与基础水平;针对新教师开展“你最需要什么”专项调查,努力使教师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
4.素养修炼上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为人师表既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也彰显了教师职业的高尚。学校应在精神上引领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内涵的理解,境界上不断提升爱岗敬业的师德修养,使教师们体验到职业幸福感。近年来,学校秉持“以爱导行、情溢校园”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富有爱心、感恩、团结、奋进的幸福团队文化。一项项主题活动粉墨登场,一份份感动情溢校园:首场退休教师欢送会、首场学校春节联欢会、首次历任老领导“回家看看”、首次“我的办公室我来秀”活动……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充满人文关怀的爱心工程让教师们焕发出勃勃生机,打开了更多教师的心扉,激励了教师们团结一致,在自主发展的征途上乘风破浪,一往直前。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民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