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教学,需要来点“挑剔”

  • 投稿Su S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520次
  • 评分4
  • 24
  • 0

于雄健

一、案例呈现

今日,我们学校举行了阶段性的学情调研测试,紧张的气息在弥漫。

试卷分为A卷、B卷两种,深浅度大致相同。这样处理,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测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确保调研检测的公平、公正。作为年级部主任,根据学校安排,我没有参加监考,而是负责在所有参加检测的11个班级之间巡回督查。督查中,我发觉,其中A卷有课文《姥姥的剪纸》的片段阅读,计分6分,我不由得兴奋起来,因为昨天下午我组织本班学生才练过、讲过,几乎是原题未动。

同事毛文红老师也有同感,她说:“主任哪,我出的那份试题,你们班级也做了吧?《姥姥的剪纸》课内短文阅读讲过跟没讲过,那差别可就大了,比如‘挑剔’一词的读音选择‘tiao ti’,学生很可能错读成‘tiao ti’。这题极易糊弄人。”

“啊?‘挑剔’?哎呦,我错当成‘tiao ti了,真是误人子弟呀!”那一刻,我仿佛鱼刺在喉,苦不堪言。

心有不甘,我立即翻查《现代汉语词典》,哎哟,“剔”真是读第一声,只有这一种读音啊!都是粗心大意遭的罪,都是方言土语惹的祸!全班将近20分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葬送在我的手里!——我班学生75人,其中做A卷的为38人。这一小题0.5分,累计19分。

考试结束后,我在本班教室对这一小题的解答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班级仅有两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在我公布本题正确答案时,教室里一片哗然——“啊?”“哎呀!”惊讶、懊悔、叹息的声音此起彼伏。我知道孩子们的心底一定还会有对我的抱怨,只是不愿让我难过加剧,没有当堂吐露。想到这里,我的心头又增添了几许对自身的责怪。

噢,我还特意表扬了那两位答对的同学,肯定了他们没有盲从于老师。回到办公室,我得知,年级内还有两位老师也跟我一样,也将“挑剔”一词的读音讲错了。在她们苦涩的微笑中也分明充盈着自责。说来也巧,在这次学情调研测试中,我们三位老师所任教的班级整体成绩都列在后面,虽然差距微小。

二、教学反思

本案例发生在2012年的秋季学期,它一直扎根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在那次检测中,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所执教的班级不幸被“挑剔”击中,还“伤”得不轻,着实令人懊恼。

翻查《现代汉语词典》,我得知“挑剔”一词的意思是“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结合本次检测,我转念一想,就教学而言,我们是否也该来点“挑剔”?应该!我们可以在关注教学细节中,精雕细琢,让精益求精的精神逐渐彰显。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有可能步入新的更为敞亮的境界。

1.大力弘扬严谨治学的专业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努力除却骨子里的那份“自以为是”之外,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应当学会“咬文嚼字”(特别是重点部分),下苦功夫将文本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而置身于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准确解读,提升语感,丰富积淀。

2.从“独奏者”到“伴奏者”。过去,学生一般被迫接受学校传授给他们的东西,在教学语言、内容或安排方面都是如此。而今天,“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

3.积极关注对学生的精神培育。如果不是把孩童机械地理解成概念上的“学生”,而是视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就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还要有精神的培育。注重学生们精神世界的培养,要落实在空间上,还要夯实在时间上,“抓手”就在对学生们琐碎小事的处理过程中。

多年来,虽然我一贯在教学中强调“只服从‘对的’,不服从‘大’的”这一理念(意思是说,谁正确听谁的,不要盲从老师的观点或答案),但是很遗憾,评讲《姥姥的剪纸》的片段阅读习题的时候.一时没有听到学生们关于“挑剔”读音的质疑声。是因为我的骨子里还有那种最迂腐的师道尊严意识,所以学生们在课堂上噤若寒蝉?或者是因为我自己过于自信,根本没有留意当时学生们的现场反应?或者是由于方言对我、对我们的“流毒”太深,而使大家的神经都失却了最基本的警惕?还是因为……?唉,说不清,道不明,道不明呀说不清。

其实,有多少回,我一直感谢着那源自孩童的宝贵的质疑,它使我迷路的思考重新找到了洒满阳光的归途。“老师,你将那个字写错了!”“老师,我觉得其中还有一个原因,你没有讲到。”……那是多么幸福的场景啊?!我时常在回味中陶醉。在对过往的回想中,我似乎看到了孩童们那一片片思想的小树林正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茁壮生长着,生长着!

满怀着“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憧憬,我要对自己的教学细节坚持适度“挑剔”,但愿能多一些深入钻研的精神,少一点盲目乐观式的自信。

(作者单位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李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