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伟
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读者(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精辟地阐述了文学欣赏中的审美特性。因为作品的每一个创造者:无论是作家还是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特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是千姿百态、各具风采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有时甚至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因为在我们学生当中,像这样背作文的不乏其例,在作文中空话、假话、废话比比皆是。学生们提到作文,就会头疼地唉声叹气,或是感到深恶痛绝。在这种心情下写出,的文章,自然就会生搬硬套,抄一篇敷衍了事;或是抓耳挠腮,生憋硬想,写上一篇便万事大吉。尤其现在有字数限制,学生实在写不出了,可又不够字数,于是再凑上一段。
为什么这种现象如此普遍呢?孰之过?是作文的,学生的,还是老师的?可以说这不是作文本身使然,而是由于不当的指导思想和训练模式导致的结果。我们总是习惯于要求很多,如主题思想积极健康,结构要完整,人物事件要典型等,把这些本该要求经典的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从而使初涉写作的学生们望“文”兴叹,望而生畏。
1.创造就是叫学生在深刻反映个体本质和规律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说和评价,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思想、意志和追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第一次。不仅在纷纭复杂的生活中有所发现和创新,还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发人之所来发,言人之所不能言。正如明代的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三卷)中所言:“脱逃去陈乃文学之要决,是以剖洗磨练,至经先秀露。……目定一取舍,取人所未用之辞,舍人之所已用之辞;取人所未谈之理,舍人所已谈之理;取人所未布之格,舍人所已布之格;取其新,舍其旧,不费辞,却不用陈辞;不越理,却不用皮肤理;不异格,却不用卑琐格。格得此,思过半矣。”文章唯有如此,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恒久的生命,才能保持不断的创新和活力。而这就需要学生敢于直言,敢于打破常规,打破原有的意思禁锢,挥洒自如,彰显个性。
2.用心创造需要敢于想象,敢于异想天开。创造是以想象为前提的,没有看似荒诞、异想天开的大胆想象和假设,创造就无从谈起,人类只能在原地踏步走。许多成就的取得,也都源于幻想和想象。潜水艇出自凡尔纳的笔下,仅是科幻小说的一个虚拟,而百年之后,它终于成为一件平凡的航海器;录音机的幻想者最初只想把声音装在竹筒里保留住,何其荒唐?但后人终于把它变成了现实!可见,想象何其重要,它在我们学生心田里自由翱翔,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其提供想象的空间。因为,孩子们相对于成人来说,经历毕竟是少之又少,在写作业时,那些难忘的人或事也就不能做到信手拈来了。并且时光在变,心情在变,体验也在变,可是像《记难忘的一个人》《记难忘的一件事》类似这样的题目,一直沿袭了十几年,到现在却仍没有变。这其实就是一个无形的枷锁,锁住了孩子们自由的心灵,将其囿于一个原有的小方框里,左右徘徊,这样又怎能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文章呢?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而不是总挑剔其“不合情理”。因为想象可以使作者想得更宽、更深、更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思接千载”“神通万里”,从而创造出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神秘、美丽而又未知的世界,这样势必又激发了作者探索的兴趣和勇气。
3.创造性的文章需要学生摆脱原有束缚,进行发散思维,同时也需要教师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能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见解。曾有这样一个故事:《盲人摸象》,说有四个盲人因看不见大象的模样,就用摸的方法来想象大象的模样。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肚子,就说大象像一堵墙。一个盲人一下子摸到大象的鼻子,就说大象其实像个勾子。这时第三个盲人抱住了大象的腿,就说“不对,大象是一个大柱子”。而最后一个摸到大象的耳朵反驳道:“都不对,大象像一个大蒲扇。”这个故事讽刺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以自己的感觉盲目断定的人。可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我们将这种方法用在写作中,不就可以变劣为优吗?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却可以得到多种见解,这不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吗?而这种“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精神定会大大丰富作文的内涵。
所以,让我们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放飞心灵的翅膀,摆脱沉笨的束缚,摆脱死板的规定,任意挥洒心中的想象与激情,不要让那些废除百年的“八股”再以另一种面目示人。也不要再让那些所谓的标志化、舆论一律化的东西窒息孩子们的自由呼吸。因为,“我们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又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一精神,只能有.种存在形式昵?”所以,应该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去对话,用自己韵心灵去抒写,学出自己的东西。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