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盛开在江南的雪莲花

  • 投稿张安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581次
  • 评分4
  • 32
  • 0

骆华程

【案例背景】

弗洛伊德认为,“认同”就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新疆内职班学生由于在民族文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内地学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他们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家人,远离了自己的家乡,从气候干燥的大西北来到千里之外潮湿多雨的江南求学。相较内地学生而言,他们对学校、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弱化,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也更多。

【案例描述】

以浙江省义乌市城镇职校2013级新疆内职班为例,高一新生初离家乡而产生的对亲人的思念感,比高年级的内职班学生更强,随之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刚登上火车没多久,就因为想家而哭泣;到学校后,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思念家乡亲人,有些同学甚至伤心到晕倒,晕厥时间短的十几分钟,长的约一小时。2013级内职l班有位女生米某,因家里是单亲家庭,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强。以前从未出过远门。这次一下离家千里,时间长达一年,对她心理上造成了很大冲击,火车上偷偷流泪,和同学们也不怎么交流。到义鸟后,由于水土不服,多次发生昏厥现象,但在送医院检查后,所有生理指标均显示正常。他本人也无心继续在义乌学习生活下去,提出了退学申请。我在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采取了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一是及时和她母亲沟通,共同商量对策,仅长途电话就打了十余次;二是进行疏导谈心,和学生拉家常,聊爱好,缩短师生距离,倾听学生诉求,在谈话中把一些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传授给她;三是让她担任副班长一职,给她指派了一定的班级工作任务,转移她思乡的注意力,尽快地熟悉学校、认识新同学;四是加强身体锻炼,每天组织学生开展跑步、打篮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此后,米某再也没有发生过昏厥现象,个性也变得开朗很多,人际交往能力也提高了,还参加竞选,进入了校学生会,退学报告也自己主动要了回去。

【案例反思】

上述现象,虽发生在少数新生身上,但也说明新疆内职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承受力是一种心理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也是人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由于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新疆学生对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较弱,对学校和地域的认同感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针对此类问题,我充分利用新疆学生在校集中学习生活这一特点,充分发挥集中性优势,遵循示范性、活动性、引导性、合力性等原则,注意营造团结、民主、友好的氛围,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教育与疏导。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联系学校相关部门,从硬件上配齐各项生活设施和用品,使同学感觉“在校如在家”。新疆同学不适应当地的气候,那就在学生寝室加装空调;定期为学生发放个人生活用品和校服,使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除此之外,申请为内职班同学在宿舍安装了电话,方便同学们与家人联系,以解思乡之苦。

其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培养学生对学校、对第二故乡义乌的认同感。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从这一观点出发,我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召开“认识可爱的校园”、“认识魅力义乌”、“争当班级主人翁”等主题班会;组织他们参观义乌市容市貌,感受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带领学生去农庄摘桔子,感受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等等。通过这些班团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对学校、对义乌的了解,增强了学生们的地域认同感。

第三,通过体检和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新生到校后的第3周,就组织学生们到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对学生身心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我班中大多数女生血压偏低,血糖偏低,容易晕倒等症状,除开展必要的医学治疗外,平时有针对性地与思乡情绪较重的同学谈心,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项体育锻炼,如跑步、跳操等活动,从生活上、心理上多关心他们,通过具体的言行转移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亲人,适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心态。

总而言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内职班新生的思乡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晚上因想念家人偷偷哭泣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因思乡等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晕倒的情况也几乎杜绝。学生们的脸上笑容更多了,同学间的友谊更深了,师生间的交流更融洽了。新疆学生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把教室美化了一番,买了挂钟、粘贴了名人名言,墙后还制作了“成长园地”和“荣誉树”,制定了班级口号和班歌;同时把自己的寝室也打扫得更加整洁,装扮得更加温馨了,个人内务的整理也越来越美观。由此可见,新疆同学们对学校、对义乌的认同感加强了,真正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把义乌当作了自己的“家乡”。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