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提升策略

  • 投稿Ener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787次
  • 评分4
  • 57
  • 0

孙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将语文综合能力比作高楼大厦,那么语文基本能力就好比是大厦的根基,而课外阅读才是使大厦不断变高的砖石和泥浆,也是大厦屹立不倒的重要保证。

通过广泛的调研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到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感触良多,并且也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但是却很难取得足够喜人的阅读效果。这正体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无法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足够的推动作用。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需要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营造课外阅读热烈氛围,结合现状制定多方面、多角度的提升措施,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重塑课外阅读培养思路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中,教师一贯的思路是“布置阅读任务、考察阅读效果”,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阅读当中,但也让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反感。学生往往认为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真正乐趣所在,更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生活的意义,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和自身成长的意义。这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一。此外,一些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往往是“想起来了就施施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这样难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是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误区之二。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思路的重塑需要针对以上两个误区进行。首先,教师应当有“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的课外阅读培养意识,通过科学地引导,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所在,真正发自内心地产生课外阅读欲望,自主地、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其次,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不是一场“遭遇战”,而是一场“持久战”,应当做好长期发力、长期坚持的准备,将课外阅读培养和语文能力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转化成一种工作习惯,让课外阅读的引导工作自然地、持续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当中。

二、改进课外阅读引导方法

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存在方法生硬、做法死板的情况,这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长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实践表明,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应当坚持三点原则,即兴趣引导、读物引导和自身引导。兴趣引导,指的是在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见过会飞的猫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过来,教师继续解释:“在《一只想飞的猫》这本书中,猫咪就是会飞的,大家不信就去看看。”如此,方可自然、流畅地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读物引导,指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和学生年龄段相符的、对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有帮助的读物。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有助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读物是很多的,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寓意深刻、语言简单、富有趣味的读物推荐给学生。自身引导,指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地多阅读一些小学课外读物,并和学生进行交流,营造一种读书热、交流热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三、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过程中,阅读氛围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集体倾向和潮流倾向,认为“别人干什么我就想干什么”,所以,如果多数学生都热衷于课外阅读,那么一些对阅读兴趣不高的同学也会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为了充分营造热烈的课外阅读氛围,应当从班级、学校两个层面着手。在班级层面,由语文教师牵头,多和学生分享最近读了哪些有趣的课外读物,并将其中有趣的情节讲述给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耳濡目染地产生出阅读兴趣,自发地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在学校层面,学校应当多举办一些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如组织课外读物读后感作文大赛或观看课外读物相关的电影或动画,让学生在学校中可以置身于一种“以课外阅读为荣”的环境当中,自发地融人到课外读物的海洋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乃至小学生成长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应当在分析当前培养现状及小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重塑思路、改进方法、营造氛围,利用先进的培养策略和全方位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中心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石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