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新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的道德、思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的具体的统一。丰子恺先生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真、善、美,三者缺一不可。人一旦丢失其最基本的品性与人格,失去道德观和价值观,很容易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因而,涵养“人格”,应是我们当前教育的理性追求和核心价值取向。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是提升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涵养人格、传承“真、善、美”精神的过程!
一、感受“真实的生命涌动”
我们的政治课堂,要丰富学生的人格养成,首先必须唤醒人格养成,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命流动。
1.尊重学生。得到尊重,是每一个人格养成体的基本需求,也是每一个人格养成体形成健康人格的前提。存在即“合理”。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激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人格养成体。尊重学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温馨安详的氛围,认可学生,赞许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尊重,学生就能够维护自尊,感受自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被尊重中学会谦卑谨慎和悲天悯人,拥有了从容淡定的气质,这些都为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导学生。教师尊重学生,不仅包含肯定与赞扬,更要有积极的引导。引导,是一种更深层次和意义上的尊重。中学生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有合理的价值取向,也有不合理的价值取向。只要不违背真善美的基本原则,都是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度”。笔者在教授《价值与价值观》时,曾在课堂导语中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段话:“一段美好的回忆,从学校、从父母、从家里留下来的回忆,是世上最崇高、最强烈、最健康的,而且是对未来生活最为有益的东西。我们以后也许会成为恶人,甚至无力克制自己去做坏事,但是,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它会阻止我们去做出更大的坏事。”笔者用这段话,希望学生正确面对自身的人格缺陷,如“自卑、封闭、狭隘、偏执、厌学、沉迷于网络等”,引导学生拥有梦想,拥有热爱真、善、美的人格品质。
二、获得“善”意的情感滋养
我们的政治课堂,要丰富学生的人格养成,还必须探索人格养成的方向与意义,让学生获得善意的情感滋养。
1.创设情境。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以,教师要将政治课堂化成具有独特的情感动力和文化意蕴的“美丽蝴蝶”,充满善待生命的情意,凸显学生的生命涌动,让学生获得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
善待生命的情意,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正所谓“触景生情”。教师要将师生的情感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或精心设计的导语,或一段优美的音乐,或一幅精美的图画,让学生能体味到善待生命的新鲜感和活跃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在有效的情感迁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经验世界,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
2.树立榜样。教学情境中要体现出情感性、审美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教师必须创设情意生成的氛围,利用具体的人或事,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深入到情境之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来思考、感悟,进而升华情感,获得人性、境界等方面的提升。例如,还是笔者教授的《价值与价值观》一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并将其中的一段话用PPT展示并全班朗诵:“母亲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接着,笔者顺势引导:你在与亲人、朋友的交往中,有无类似行为?这篇文章使你得到什么启发和感悟?今后该怎么处理类似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升华情感,热爱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灵,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
三、形成“美“好的价值取向
我们的政治课堂,要丰富学生的人格养成,还要提升人格养成的质量与品位,让学生形成美好的价值取向。凡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就是“美”好的价值取向。当下,我们的人格涵养,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正确的、“美”好的价值取向。当然,责任感从来不是只存在于危难时刻,它更多地渗透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按时到校上课,虚心好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不乱丢乱仍;尊重他人、善于合作,追求上进,文明考试……
总之,我们的课堂,要以涵养健全人格为中心目标,在感受“真”实的生命涌动的过程中,在获得“善”意的情感滋养的过程中,在形成“美”好的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真、善、美”,传承“真、善、美”,从而获得精神的成长!
(作者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