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军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发达地区乡镇中心小学所占比例已经超过50%。这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摆在教师面前。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
1.缺乏老师的爱心浸润。因为语文教学评价机制中对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缺失,导致语文教师对学生该项能力培养的轻视。尤其对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重视书面考试成绩,至于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偷工减料,甚至听之任之,因此,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口语交际能力落后于写作能力。
2.缺乏规范的语言环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转入新的学校之前,耳濡目染地都是说乡亲们的方言、土话,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只习惯用方言交流,不善于用普通话表达。
3.缺乏语言表达的自信。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属于留守儿童。他们跟爸爸妈妈一年甚至几年都见不上一面,缺乏沟通,因此不少孩子性格孤僻,少言寡语,金口难开,比较自卑,缺乏自信。
4.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严重缺乏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既无经验又无主动意识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培养和教育。加上忙于生计,无暇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了“只养不育”的局面,令人堪忧。
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1.关爱学生,激发口语交际热情。小学生年纪小,对老师怀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心理,羞于开口,难以跟老师交流。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孩子喜欢笑容可掬的老师,愿意跟亲切和蔼的老师交朋友,说心里话。沟通,会让学生主动地、有兴趣地参与你的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利用空余时间与学生沟通,如拉拉家常、问寒问暖等,会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2.精心规划,营造口语交际环境。口语交际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营造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口语交际环境。1、“说见闻”:“小小新闻发布会”就是学生把在社会上、家庭中、学校里听到的、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新闻讲出来;“藏在课文里的故事”就是把从课外读物中得到或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人、事、物谈一谈,说一说。2、“辩论会”:每周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如“不讲卫生会不会影响身心健康”“随地扔纸会不会影响环境”,等等。3、“调查访问”:给学生一个课题,例如“过年时应不应要压岁钱”“家长能不能打孩子”“动物应该人工饲养还是放回大自然”,等等。
3.充分赏识,树立口语交际信心。在说话训练中,要因人而异,分别对待。不要过早肯定哪个学生说得好,而要表扬那些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不同句子的学生。对于差一些的学生来说,首先不能打击他们说话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即使是所答非所问,也不马上给予批评,而要肯定他能积极举手,充分赏识学生,树立口语交际的信心,敢于说自己的话。
4.家校联动,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家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便是他们生命中的另一部分,学校可以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培训班,促进家长的重视,提高家长的水平。在校,在说话训练时,不能急于求成,要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容易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但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具体形象的,因此说话内容一定要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紧密相联: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说说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介绍自己居家布置,尤其是自己的卧室;说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小物件;夸夸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趣,产生说的欲望,使每个学生“说”起来。
5.拓展见识,积累口语交际材料。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精心备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活动,走进大自然,饱览自然界的无限风光;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走向世界,领略各国的历史文化;回溯古代,了解人类祖先的饮食起居;放眼未来,对社会的前景满怀憧憬。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听广播、看电视、观察图画、观察实物、参加劳动,目的在于使他们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摄取大量有价值的说话材料,寻到说话的源头,有了交际的欲望和交往能力。
6.学科整合,形成口语交际场域。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口语交际能力,光靠语文教师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语文教师要经常和其他科目的教师联系,特别是多和班主任联系,使全体教师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形成口语交际教学场域。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多关注,多想办法,让孩子们个个愿说,能说,会说!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高塍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