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阅读践行,硕果累累

  • 投稿山羊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451次
  • 评分4
  • 31
  • 0

——浅议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小练笔实现少教多学

李卫芳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中段阅读教学中,从形式入手进行片段小练笔,能快速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实现教学的少教多学。中段从形式人手的小练笔有两种形式,一是学习作者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做到“言之有物”;二是学习怎样构段。中段课文中,文本的构段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顺承式,指作者在写一段内容时,顺序进行、步步深入,使段落内容层次之间一脉相承。如:四年级的《观潮》写潮来时,就按从远到近的顺序,依次写出所看到的景象。二是并列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段写了珊瑚、海参、龙虾三个并列的事物。在阅读教学中,围绕特定的构段形式,适时开展片断小练笔,对学生写段进而写篇,无疑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下面以中段阅读教学为例,说说课堂小练笔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明确方法,抓住重点

教学中根据教学教材和学生心理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中的情感共鸣处,让学生进行拓写,这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如《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分述秋雨是一把钥匙、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和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总结全文。前四段每段的第一句话是总起,下面分别进行分述,课文的每个段落的构段形式明晰整齐,都是典型的“总分”式,这正是训练学生学习构段形式的最佳范本,最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总分片段小练笔的训练。

二、读写结合,适时练笔

《珍珠鸟》第四自然段第一句先总写珍珠鸟小时候的样子,后面几句话是写小珍珠鸟的样子,我在教学中这样训练:

1.先从内容上引导学生理解:①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珍珠鸟的样子,与同桌说一说。③结合句子,抓住重点词品味感受小珍珠鸟的可爱。

2.小结表达方法,指导练笔。训练前先对表达方法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按照总分式结构写作。①师: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围绕一句话来讲的。课文就是这样用几个句子把一个内容写具体,让读文章的人更清晰明白。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大家也来学着课文的方法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②引导说话。③师:这样结构文章段落的形式叫做总分结构形式,现在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写写这个小动物吧。

三、围绕形式,即时评价

学生练笔结束后,点评要即时,要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在评价中,为达到预期效果,保证训练重点的落实,必须做到:

1.明确评价要求:①是否按总分的结构形式构段。目的是解决构段形式问题。②下面的分句内容是否围绕一定顺序层次来写的。目的是解决层次安排的问题。③总句与各分句以及各分句之间是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否符合一定的逻辑。关注内容是否围绕中心,表述是否具有一定逻辑。

2.教师点评。教师对结构形式、顺序、层次、句子之间的联系等表达方式进行点评。

3.同学互评。老师个别点评固然重要,但点评数量毕竟有限。更多的孩子写得怎样,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是没法去关注的。课堂上有互批的环节,但由于现在很多课堂中的小练笔都是为读而写,不是为写而写,学生在互批的过程中,只能更多地关注小练笔的内容,而不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当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就能在五分钟内完成互评的环节。

四、仿写结合,适度拓展

1.提供贴近孩子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学了总分段式后,我把台湾教师给学生上的一堂活动课作为写作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老师提出训练的要求:用总分式构段或用顺承式构段,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明确而具体的语言形式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这堂课,老师与众不同的上课方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贴近孩子生活的题材还有很多:游校园、玩各种游戏、学生身边的小物品(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老师、同学、家人……都是可写的题材。

2.立足课文,把教材整理成一个训练系统,在不断的读写结合中,让学生真正掌握总分式和顺承式的构段方法。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有《燕子》《荷花》《珍珠泉》。根据单元主题,我把本单元片段小练笔定为:用总分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外貌或花的样子,用顺承式写一处风景。《燕子》中有一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是总分式的一种——先分后总式。作者先从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对燕子的外貌进行描写,然后总述。在教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段的内容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文段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最后进行小练笔。

通过这样一个系统性的训练,学生就能真正掌握总分式和顺承式的构段方法,就能真正发挥小练笔在课堂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二团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石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