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洁
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里占有绝大多数的篇幅,贯穿学段始终,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每篇课文花两三个甚至四五个学时讲析,而收到的教学效果却甚微,教一篇,会一篇。语文教师若能从少教多学的立场出发,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读懂散文的门径,并能举一反三,提升自身写作能力,则将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一、抓主旨
学生拿到一篇散文,首先要能读懂,亦即把握其主旨。而散文与其他文体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和谐统一。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赋予学生一双慧眼,拨云见日,快速透过纷纭的“形”,准确抓住文章的“神”。理清散文的思路,有助于迅速掌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1.识品类。散文品类众多,辨明类别,能快速切入文章深层领域。记叙性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根据记叙性散文的这种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以分析人物及其生活片断、场景为着眼点,探究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把握人物最突出的特征,着力揭示作者所寄寓在人物和生活片断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生活激情为主,它的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分析主体情感表现的特征为着眼点,着力揭示作者寓于景色、物象之中的特定情思,探寻作者感情抒发、深化的内部过程,发掘课文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审美意义。议论性散文是以明述事理为主。在教学中对这类散文的分析,重在揭示它运用文学形象来进行说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文学形象的思想意义。
2.理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乃至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来梳理作者的思路。还可以引导学生沿着散文的线索或脉络去探寻作者的思维过程,线索是指将文章的材料组织起来的贯穿全文的某件事物或某种感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中心句、过渡句、总领句、总括句、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等来理清思路。如《囚绿记》这篇散文,“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因而文章思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择绿”“近绿”“囚绿”“释绿”和“怀绿”。
3.巧设问。教师要善于找准切入点,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从而快速把握文章思路。如散文《背影》教学时可问:“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课文的线索是什么?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这样设计问题,直击课题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利于学生接受。散文教学时要抓住线索设计问题,这样设计问题,犹如投石激浪,可以催发学生创造意识。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尽可能少而精,给学生充分的考虑、讨论、分析时间。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发生顿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
二、品语言
如果说,理思路、抓主旨是把书读薄了,读出文章的精髓;那么,品语言则是把书读厚,读出文章的韵味与美。品味语言是散文教学的重点。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引导学生深入一层挖掘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情达意作用。引导学生凭借语感,透过字里行间,通过联想和想象,走进意境,欣赏散文的意境美。品味语言,一方面是通过对文章遣词造句的揣摩,体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并加深对作者感情的体悟,另一方面,也是学习作者这种表情达意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统领
在研讨“情感”“语言”的过程中,“朗读”这一最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不能疏忽的,是要贯穿始终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尤其要多读,只有多读,让学生回归文本,方能品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与真情实感,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妙。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有益于焕发课堂的生机。优美的篇章与文段若能熟读成诵,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提高写作水平也将大有裨益。另外,教师还可适当把同题材、同风格的其他文质兼美的散文引入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这里的读是朗读,也是精读与泛读的结合。
四、促写作
读散文,抓主旨也罢,品语言也好,最终的落脚点无非是为我所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范文为例,帮助学生吸取思想的精华,借鉴、模仿立意谋篇、选材组材、精心策划、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善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真正做到把读写结合起来。作文是让学生仿效、借鉴范文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化所学的知识为技能。如此读写结合,不断回复往返,学生的读写能力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西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