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 投稿冷凝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591次
  • 评分4
  • 86
  • 0

张花

(大通县良教乡石庄明德小学青海大通81010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诸多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更不同于创作。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比一.二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如何打好作文起步阶段的基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确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非常棘手的事情。如何走好这一步,我以为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习作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作文的信心尤为重要,所以根据单元习作的要求,我们不能讲解的太多,太细。否则,学生就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如写一次活动,我们可以先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一次活动,可以是清洁大扫除,可以是拔河比赛等,让学生去亲身参与活动,活动后学生就有话可说,习作时就有话可写。这样,学生就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如“用的好的词语”“写的优美的句子”等,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

兴趣。

二.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

以“文具盒”为例,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具体观察文具盒的特点,交以详细描述文具盒的形状、图案、内部结构和作用为例,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以综合,把各部分连起来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就能举一反三。

三.引发学生想象,丰富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用动物编写童话”,我们可以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那些动物,再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联想到它们的生活习性等,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小组合作为一些动物确立关系,起名字,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四.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五.教给修改方法,培养习惯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所以,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讲述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第一篇作文学生做好草稿后,就选择一篇有共同毛病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推敲,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完后,再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作文和刚才的作文,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再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