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

  • 投稿雪歌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971次
  • 评分4
  • 93
  • 0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面对孩子所犯的种种错误,许多教师都束手无策,只好采取惩罚的方式进行处理.惩罚虽能制止幼儿当时的行为,但给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是极大的,请看下面几个镜头:

镜头一:游戏时,一名幼儿报告:“老师,某某某打人了!”教师听后不问青红皂白:“怎么又是你,去小班得了.”老师拼命的把他拖到小班。

镜头二:午餐时,一位幼儿不小心把饭撒了,老师立即用责备的语气说:“你给我马上擦干净!”

上述这些教师的处理方法对孩子来或都是一种惩罚,这会造成他们在情感、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马斯洛曾经做过精辟的论述,既“最健康的自信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的。”在幼儿的眼中,成人就是重要的人物。因而,幼儿对来自老师的评价,尤其对一些消极的评价是很重视、很敏感的。这种消极评价,会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其产生自卑感,在以后的学习中,幼儿一遇到挫折就会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半途而废。心理学医生指出:成人的消极评价只会造成幼儿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如说谎、懦弱、孤独、固执、焦虑不安等。因此,成人对幼儿的消极评价决不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破坏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一些性格倔强的幼儿,教师越是惩罚他,其越逆反,从而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造成无论教师好说歹说,也无济于事,幼儿就是不理睬的结果。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胆小的孩子,就会越来越怕老师,对老师产生恐惧感,甚至不愿来幼儿园。

三、负面榜样的模仿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有句名言: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真理,常看到有些孩子生气时拍打着桌子;争抢玩具时,用手指着对方说:“你敢抢我的玩具,拖你去小班。”这些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了教师的语气,不可否认,这是“榜样”的作用。

既然这些教师的处理方式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应尽量避免采用惩罚的方式,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寻找动机,用欣赏的眼光接纳幼儿

幼儿出现过错的原应很多。首先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学前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让他们长时间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往往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和事情,要求他们让人分享和给予时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要尊重差异,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幼儿,接纳幼儿的每一个错误时,教师要用温柔的语言,可亲的态度感化和理解幼儿,使幼儿感到教师还是喜欢他们的。其次是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尽管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家里形成的消极情绪的宣泄或模仿家长所致。

二、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

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幼儿都有着他们特有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和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说服

说服是一种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当孩子有了过错时,教师要帮他分析错在哪里,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在说服教育时,不妨把对孩子的爱也表达出来,如“老师真的很失望、很伤心”,“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这样做了”,“相信你能做到的”。孩子对这种充满爱的批评,会乐意愉快的接受的。

2.利用群体规定

据贝宁同等人的研究,如果群体讨论或群体决定在程序上结合进行,集体中的意见一致性很高,最有可能引起态度的改变。所以,教师希望有效的改变学生的态度,使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规定的办法,肯定是有益的。如有些孩子大声在集体活动中讲话,妨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便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怎么样避免这些行为再发生?最后决定通过设计“安静”标志来提醒那些大声讲话的人。

3.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角色情感,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有一次,几个孩子都在採花,通过说教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便开展了集体活动“花妈妈找孩子”,孩子们在扮演“花妈妈找孩子”的情景中,体验到“花妈妈找不到孩子”时伤心难过的心情,他们都纷纷表示再也不采花了,要保护好“花妈妈的孩子”。果然,在也没有人采过花,有时你会看到他们三五成群的蹲在那里与花儿讲悄悄话呢!

4.奖励与惩罚

奖励能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当孩子改正错误或当孩子出现了正确行为时,教师适当的给予一些鼓励和表扬,给孩子起到了强化正确行为的作用,使孩子感到一些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孩子继续发生正确行为。运用奖励时,因尽量运用精神奖励,少用物质奖励。如在集体面前表扬,给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抚摸。

这里所说的惩罚既不是体罚也不是心罚,而是让孩子经受一些不悦的体验。当孩子经教师多次引导吴改进时,可以让他暂时离开集体活动,请他去休息角或隐私角,等他冷静下来后,再进行引导,使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如何去做。

三、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

自制的能力。因此,在孩子出现错误时,教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处理孩子过错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教师要让孩子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而不只是让孩子停留在认知层面。如一次,一个孩子故意把牛奶撒在桌上,教师没有马上批评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讨论该“怎么办?”等大家想出很多办法后,请这个孩子去做.这样,孩子不仅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而且体会到只要改正了错误,老师还是喜欢自己的。既发展了幼儿的评价能力,又利用幼儿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并由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