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了解学情巧设任务

  • 投稿让你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986次
  • 评分4
  • 23
  • 0

文/石 琦

【摘 要】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起点,以“科学(浙教版)八下《电与磁》(1-5节)复习课”为例,尝试基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采用任务型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任务;教学;思考

一、提出问题

初中单元复习课是特殊课型,在实际教学中多为“精讲传授”,机械重复,课堂缺乏新意,成为习题课、回顾课。创设的情境多流于形式,有“情”无“境”,只为激发学生兴趣,缺乏思维深度。如何才能提高复习的课堂效率?让“花哨”的课堂变得高效?笔者以八下《电与磁》(1-5节)复习课为实践,与大家共同思考。

二、教学实践

1.复习课的功能

(1)查漏补缺。复习课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目标的层次,侧重于知识点的再现。教学设计中关注知道、记住、说出、列举、看懂、识别等认知目标的达成,具有重复性与针对性的特点。

(2)织线成网。课堂注重科学知识目标的层次关系,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学知识再加工,体现系统性与概括性。

(3)拓展应用。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与实践,注重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实施探究至解决问题,具有综合性与应用性。

2.课堂前测

以每小节课后的习题为基础,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统计

3.结果分析:

(1)学生对简单磁现象较熟悉,但对磁体的认识还停留在生活中一些简单事物上,对较广泛的生产、生活实践应用不熟悉。

(2)基于电磁铁制成的电磁继电器广泛应用于生活,要求学生能说明它的原理,还需要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知识。

(3)学生将电动机的原理与能量转化混淆,对电动机的应用缺乏广泛的了解。

学生能较好的判断磁极,磁场的方向,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但是对电与磁之间的关系,“电生磁”与“磁生电”是模糊的且与生活脱节。

4.教学实践

【任务一】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磁体?请列举尽可能多的方法并解释原理。

预设结果:

1.吸引物体(磁性)

2.悬挂;将物体靠近小磁针;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上,靠近磁体;与磁体相互作用(地磁场,磁极的相互作用)

3.周围撒一些细铁屑(磁化)

【任务二】

任选一幅图片,谈谈实验中体现的电磁知识并将图中装置按电与磁原理进行分类,小组交流。

设疑:说说图中各幅图表示的实验?这些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结果:

(1)奥斯特实验—电磁铁:磁悬浮列车、电铃、电磁起重机。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电风扇、四驱车。

(3)磁感应现象—手摇电筒、发电机。

【任务三】

将分到的卡片(“电生磁”“磁生电”“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电动机”“电磁铁”)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小组展示。

【任务四】

根据自动报警器结构图,说一说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小组代表展示。

【任务五】

利用提供的器材,制作“电磁小秋千”并说明它的工作原理,小组展示。

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展开,展示各种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蕴含的科学知识,将简单磁现象再现,低起点切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使学生感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以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对知识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寻找“实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既复习旧知,又强调知识运用于生活。通过简单材料制作 “电磁小秋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及科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快乐,将电与磁知识的复习巩固升华。

三、实践思考

1.提倡学为中心,不仅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情感。在复习课教学之前采用适当的方法如练习或问卷掌握学生复习的起点,就是尊重学生的开始。了解学情,一是把握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诊断自身教学的不足。深入分析学生在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中产生的问题,调整复习策略,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2.回归生活是教学的目的。复习课在掌握了学情的基础上采用“任务型”替代传统的“对话型”,可以促使学生参与思考,是一种不错的教学形式。但“任务”只构建了一个框架,如何让复习课变得有血有肉呢?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是不错的方法。课堂实践中采用的“电磁小秋千”来源于学生的科技作品,简便易于操作,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7月

[2]夏淑萍.创造有意义的过程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20

[3]刘晟,刘恩山.学习进阶-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J].教育学报,2012,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