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飞瀑之下必有深渊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256次
  • 评分4
  • 82
  • 0

——试议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文/王 梅

【摘 要】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和文字的交际功效与日俱增,但语感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务必与时俱进,大胆革新,积极探寻语感培养的途径。本文作者与时俱进,简要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境;揣摩;吟咏;想象;语感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长期的体验、训练、实践后形成的感悟能力,属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强的人说的得体,写的畅达,话听的明白,文读的透彻。一个高中生语感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素质的高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到底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联系语境,境中感悟语感

欣赏文学作品不仅要理解字面之义,而且要感知言外之意之意,这种语感才算入木三分。教师只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灵敏感觉。诸如《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一文中,曹雪芹在描写“荣禧堂”时,刻意介绍了“乌木联牌”的联语:“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fǔ fú)焕烟霞”。假如让学生从文字中直接理解,其大意就是:座中宾客和贵人佩戴的宝饰珠玉犹如日月,光彩照人;礼服上的图饰恰似烟霞,绚丽夺目,一派祥和富贵的好气象。但是,假如教师让学生联系语境,挖掘“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意义,那就能使学生感到此联不仅描写了贾府的繁华景象,而且揭示了贾府在上层统治集团中建立的广泛的联系,“谈笑尽显贵,往来皆达官”形象的反映了贾府炙手可热的政治权势,至于那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景象,恰如其分的暗示着作品盛极而衰的走势,这些都是学生在一定情境的氛围中感悟出来的的弦外之音。

二、揣摩佳句,文中感悟语感

由于美文中的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尤其那些对表达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句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斟酌这些佳句。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譬如,我在执教《卧薪尝胆》一课时,紧扣“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启发学生在反复揣摩中感悟语感。首先,让学生对照比较“他们在吴国才整整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这句话与文本中的原句有何异同。许多学生通过讨论后感知:“才干了整整三年就回到自己的祖国”说明天天过得轻松愉快,而“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则含蓄的表达了在吴国的每一天都在煎熬,真是度日如年。其次,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朗读描写勾践在吴国苦难历程的语句,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对文章涉及的“受尽屈辱”、“舂米推磨”等词语进行深入理解,让他们切身感悟到勾践所承受的生不如死的屈辱。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感情,而且提高了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三、吟咏诵读,读中感悟语感

语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直觉,一般以感觉为起点 ,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语言的深层意义的理解后产生。因此,对语言的感悟往往从吟诵起步,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譬如,我在引导学生鉴赏“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这一语句时,首先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他们初步感知秋天景物的特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并对诗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萧瑟和悲凉的意境畅所欲言;最后,紧扣“总是离人泪”一句让学生感悟到崔莺莺送张生上京赶考时那种因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可见,吟咏诵读是精读中的一种常用的形式,一旦进入作者的胸境,就能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获得象感、情感、意感,在大量积累语言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语感能力。

四、驾驭想象,想中感悟语感

许多语言的描述是没有可感性的,若离开了想象和联想就不能感悟语感。从某种角度而言,感悟语感既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指出:当你看到“新绿”两个文字时,就会感到希望、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当你看到“落叶”一词时,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道不完的意味。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但充满了作者异想奇思,似乎没有丝毫的伤感。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这一作品时,只有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感知丰富的内涵、浪漫的色彩、磅礴的气势和独特的意境。尤其要针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壮美的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使学生仿佛看到了“春风”中梨花盛开,闻到了扑鼻之芳香,作者的高雅情感和作品的主旨跃然纸上。类似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产生的语感具体、生动、真切,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在深刻的感悟中提高了语感能力。事实胜于雄辩: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中,只有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才能让学生陶醉于作品所描述的千姿百态的世界里,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诸如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境无限优美,通过想象,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浮现在学生的眼前,真正体会到王维的诗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学生鉴赏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诗句时,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此景是多么气势磅礴:从天空中遥望中国大好河山,小的犹如九点烟尘,浩瀚的大海恰似从倒出来的一杯清水,深邃的语感一气呵成。

蹉跎岁月,滚滚向前;教学改革,日新月异。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和文字的交际功效与日俱增,但语感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务必与时俱进,大胆革新,积极探寻语感培养的途径,以语文基础知识为先导,以语感能力培养为落脚点,以语言实践为主体,从读、听、说、写、记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感的体验和感悟,为打造语文教学新天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