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中娣
【摘 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和对阅读文本探究的动力,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因此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如何在日常的语文阅读课上牵手写作,达成读写共赢的效果?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的实践和认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阅读写作;导读语;写作活动
一、课前预习,自主阅读,练写“导读语”
写导读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实践过程中,我由易及难分步实施:1.以课文前的导读语(人教版的教材上课文前设计了“导读框”一栏)为例,让学生明白“导读语”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选择教材上的一篇新课文,印刷好,课堂上发给学生,学生合上语文书,课文上完后,再让学生自己“创造”导读语,然后与课本上的导读语内容进行比较,思考自己写的导读语的优劣之处,最后交流心得;3.布置学生在课文预习时用纸覆盖导读框内文字,把自己写的导读语和课文上的比较并思考领悟。我在新课开始前检查学生完成的导读语写作,充分肯定其中的优秀作品,并且借助它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状况,这无疑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当学生基本掌握导读语的写法后,我又把这一活动扩展到了课外阅读上。学校为每一年级的学生配套了课外读本,其编写序列与教材相应,因此以它为主要对象,然后相继补充其它篇章。
实践证明,写“导读语”能促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课中学习,找准结合点,读写互动
阅读课上的写作活动,是一种由阅读活动自然生发出来的训练活动。它有阅读的范本可做模仿,有关联的素材可供使用,开展起来便捷、轻松,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更容易取得好的阅读和写作效果。
首先,依据教材文本的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点。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真正树立读是为写储备的理念,把作文教学总目标分解,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文笔优美的文本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仿其句式、语言风格,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方法巧妙的文本,就重点学习某一方法,譬如阅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阅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阅读学怎样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阅读学区别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阅读学捕捉文章重点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阅读学品评课文,作文结合练自改作文。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的,则可以训练写出事情的波澜。对诗词类文本则可以训练扩写、改写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白的部分,则可以结合上下文补写续写。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写法,学习抓住特征,用洗练形象的语言刻画等等。这样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简单,指向明确,使读写训练落到了实处。比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抓住文中奇妙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写人手法进行读写迁移;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时,抓住人物刻画的方法,让学生仿照原文风格设想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巧遇一位富翁像于勒的情景;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我要求学生对上阕进行扩写活动,使词的内容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词与画立体的多维形象,并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加深与作者的对话,也改变了一些学生认为文言诗词枯燥乏味的看法,逐渐培养起他们对古诗词乃至对古老的中国文学艺术的兴趣。
这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课文在写作上的“例子”作用,同时也反作用于阅读教学,促使阅读能力提高,实现着“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课改理念。
其次,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读写迁移。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努力发掘出激发写作兴趣欲望的元素,力促文本与学生的共鸣,达到学生心灵与文本深层对话的目的。在教学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原本设计一课时,但当我和学生一同徜徉在冰雪覆盖的茫茫冰原,聆听那肆虐横行的暴风雪的喧嚣,见证了斯科特一行艰苦卓绝的跋涉,目睹了他们一个个相继牺牲,感受到他们坚强不屈的灵魂与绅士般宽阔的胸怀,特别是看到他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可挽回的离我们而去,我们被强烈的感染了,震撼了,教学进行到这,我觉得就此罢手将失去一次绝好的机会,于是我立即改变预先设计,增设了这样一个环节,抓住学生激动、悲痛、崇敬的心情,让他们为这些英雄们写几句墓志铭。学生很快投入训练中,全神贯注的思索着,几分钟后学生们开始举手发言了,他们的发言着实令我激动不已。虽然已经拖课了,但我和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释放了自己,表现了自己,升华了自己。也让读和写巧妙地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
三、课尾延伸,写作拓展,余味悠长
好的阅读课应该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还能给学生对课文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课尾的写作延伸不失为达到这种效果的途径之一。这类写作以续写,读后感、创造写作等形式为主。如对课文《喂—出来》展开想象,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一二百字。学完《信客》后学生被信客的精神深深打动,我立马让学生为他写墓志铭。《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雨果超越狭隘的国家立场,抨击侵略行径,是维护正义与和平的强音。基于希望学生对国际间矛盾冲突行为的正确认识,我让学生课后写封信给雨果,或者写篇读后感。
这种写作活动往往比说教式总结更能达成文本情感教育的目标,给学生再次品读课文留下想象和回味的契机。当然,这里所说的牵手写作,读写共赢的三个环节并不是每课教学时都要进行的机械模式,具体取舍因材因生而定。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东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