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彩虹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最高级别的教学艺术,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常用的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不仅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重视课堂提问,研究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的辩证艺术性,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形式更完善、内容更丰富,对此,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提问要创设情境,营造好氛围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以趣引思,可以使学生学而不累,学而不厌,乐于学习。教师恰到好处的设置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为“有效提问”提供了素材,比如:在鸡兔同笼时,我先设置了表格,让学生用列表法找出鸡的只数和兔的只数,学生通过填表,既复习了生活的常识,又为后续的学习做了铺垫,我根据学生完成的表格问:“当你已找出鸡兔的只数,你还接着往下找吗?”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问:“用列表法怎样更快找出鸡兔各几只呢?”此问题的提出,既注意了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又抓住了下一环节,故而大多数学生能大致得出这种列表法的好处。
二、提问可设置陷阱,激活新思维
教学中,我常常设置一些“问题陷阱”,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中,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争论与思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讲授“旋转和平移”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平移可以产生距离,而旋转可以产生角度,再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准确找出旋转和平移所对应的点呢?”这个问题一抛出,立刻在同学中引起波澜,学生四人一大组,两人一小组,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提问应针对主题,具有预见性
数学每章节的内容都是处于特定的知识系统中,知识之间独有的联系构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经常思考、探讨的问题,也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教材,抓住教材重难点,其次要研究学生,抓住学生理解数学教材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惑进行提问,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桥梁”。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知识。在教学中,提太空泛的、过于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连加》一课时,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然后老师问:看着这幅图画,你能写出什么算式?学生的算式可多啦,但思维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只有4+2、3+2、4+3、3+4、4-3、3-2、4-2等算式,可就是不见连加算式的影子,这样一来,后面的教学变得麻烦了,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被打乱了。请看看教师设置的问题,那么“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那情况肯定就不同了。
四、提问得力求新颖,突出巧妙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一堂成功的高中数学课,不仅要精准、深刻,还要巧妙有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但是提出的问题停留在“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3=30=3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有的学生想出了:
3元=30角=300分
3米=30分米=300厘米
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画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
3元=3.0元=3.00元
3米=3.0米=3.00米
五、提问需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
课堂提问的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会问,还要会听,课堂生成层层深入的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回答中产生的。如何在教师很高超的预设下,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动创造很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二分之一”这一环节时,有个学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涂了其中的1份(2个),她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这是1/2。”立刻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这是2/4”。学生一下子分成了两派,教师没有慌,他灵活地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问:“1/2表示什么意义?2/4呢?”。又有学生说4/8,教师又接着追问……。在进一步明确了分数的意义的前提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刚才分法的分数表示法。
我始终觉得,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断实践、探讨、反思,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融入艺术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人才。
(作者单位:德化浔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