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蓉清
【摘 要】一个人如果对语文发生了兴趣,就会出现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主动去学习,甚至产生神奇的效果。兴趣需要培养,培养在于乐教。教学中,善教者使学生如乘轻舟;不善教者使学生如入沼泽。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创设趣味的语文课堂,注意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趣味教学;语文课堂;措施
我们要努力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应运用多种方式“趣化”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主体得以凸现,心灵得以开放、个性得以张扬和潜能得以释放。为此,采取有效的方法让每一节课充满生动的气息和趣味,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创设“艺术”氛围,让语文教学趣花开放
创设艺术氛围,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情景表演、故事演讲、绘画演唱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实践,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以达到寓教于趣的目的。
1.演一演: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表演。儿童喜欢扮演角色,喜欢表现自己,当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语文,并且乐此不疲。如教《掩耳盗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盗铃人和主人,通过偷铃和捂耳朵的动作、听到铃声响的种种体验,明白了自欺欺人的道理。
2.讲一讲:通过讲故事比赛再现课文。当教学了故事情节强的课文时,就可运用。例如教《小马过河》时,可让学生分组、全班接龙讲讲这个故事,这样的活动方式,学生互动起来,课堂趣味不言而喻,又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巩固课文内容,从而使学生更能通过小马的行为明白亲身实践的重要。
3.画一画: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绘画。用绘画的形式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借助画面直观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不但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得到视觉美的享受。比如教《一粒种子》一文时,引导学生感受“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这一句时,学生通过想象说出了种子看到的各种景色,这时,如果能及时让学生在课文插图上绘画上自己所说的内容,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种子所看到的光明世界,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调节低年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一“趣”到底。
4.读一读:结合诗歌类课文朗诵比赛。如教《画》、《爱什么颜色》这类课文,内容简单优美,无需老师逐句逐段分析,如果能多给学生腾出一些时间,举行朗诵课文比赛这类活动,课堂无疑会生动活跃,趣不可言。
二、借用“现代”手段,让语文教学趣香满室
现代化媒体能使教学立体化、直观化、形象化,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拓宽视野。
1.录音教学。运用录音教学可让学生接受更为规范的语言感知。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模仿,从语音、语调及情感处理方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朗读艺术的内涵。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中的故事情节的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听录音,把自己卷入故事中,充当一名小角色,无需教师多讲,自行弄清文意,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2.投影教学。投影教学侧重于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如在教《一夜的工作》时,学生通过课文文字的了解,初步感知周总理的办公室的陈设的简单。
3.录像教学。录像教学侧重于课文内容的动感认识、生动的文字材料,只有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思维和情感认同后,学生才能融入其中,如在教《海上日出》一文时,让学生观看有关影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亲近感。
三、采取“游戏”调和,让语文教学趣味横生
小学生好模仿、好新奇、好活动、好游戏。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开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及学生的参与率,增进学生间的合作。
1.情景性游戏。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学习的方式。如教《家》一课,教师可创设情景:“小鱼、白云、小鸟他们找有到家,小朋友,请你们把他们送回家,好吗?”学生定会积极参与游戏,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文。
2.模仿性游戏。让学生用游戏形式模仿课文中的动作,语言及事件。如教《天鹅、大虾和梭鱼》一文时,让学生模仿动物们拉大车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大车未动分毫的原因,从而体会出寓意。
3.实践性游戏。根据生活中的实践体会,让学生用游戏形式来做一做,让课更贴近生活。例如让学生当当小导游、售货员、驾驶员、医生等各种角色。例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可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当一回小导游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特点介绍给同学、父母或朋友听,以巩固复议内容,同时起到背诵效果。
4.竞赛性游戏。此游戏方式运用广泛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中,都可以发挥作用,能增强学生的意识,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如训练学生读时,提出读的要求后,比一比哪组或哪个同学读得快又好,即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从中,学生的相互合作,配合也较好地得到了体现。
总之,“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无论是识字教学、拼音教学、还是阅读教学、说话写话训练,教师都应贴近学生,采用直观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中感受语文味,进而追逐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莫喜敏.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J].宁夏教育科研.2011年04期
[2]傅嘉德.语文“活动体验”教学的误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04期
[3]李金秀.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作者单位:惠安县西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