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家访贫困生之后

  • 投稿新塘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573次
  • 评分4
  • 41
  • 0

◇湖北省利川市凉务乡凉务小学 周艳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45-01

那天早晨,我早早地吃过早饭,看了看今天要走访的学生杨豪的家庭住址——杨家坡,我就出发了。前一天刚下过雨,而我却没有在意坑坑洼洼的路在下雨后如何难行,忘却了下雨后的泥泞,忘却了路滑,有的只是走访的热情。我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走了一个多小时,爬到半山腰,站定喘气时,丛林中一间低矮不堪的木房子在竹林的掩映下露出一角。这就是杨豪的家,看到我的到来,杨豪的爸爸热情地接待了我。那是一间多年的老房子,低矮狭窄,阴暗潮湿,气味难闻,只能勉强住人。房屋中间的火坑里放着一架三脚,杨豪家烤火煮饭都在这个火堆上进行,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小小的一间房,两张床,一张小方桌,几把椅子,差不多就是所有的家当了。

家里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杨豪的爸爸只好端出椅子,我们坐在门口聊。原来,杨豪家特别特别穷,是村里有名的贫困家庭。妈妈没有劳动能力,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只要一发病,经常就是几天几夜不归家,就是回家了,家人也不得安宁。杨豪的爸爸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内风湿病,行动很不利索,还得长期吃药,生活特别艰难,几乎所有农活都压在了多病的爸爸身上。妈妈不可能下地干活,爸爸又疾病缠身,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到了冬天,别人家取暖烧的是煤炭,条件好的家庭甚至是用电取暖,可是杨豪家取暖的只能是柴火,因为他们家买不起煤炭。烧柴取暖时,灰尘满屋都是,有时烟雾会熏得他们一家人眼泪长流,他们家现在还过着中国农村六七十年代的取暖生活。

我们的谈话继续进行着,杨豪的爸爸说:“家里五口人,杨豪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杨豪很懂事,每天放学回家后都是自觉地完成家庭作业。这孩子够可怜的,上午在学校学习,下午放学回家把家庭作业完成了,有时还得跟着我上山干些农活,小小年纪做的却是成人做的劳动,真是苦命啊!他妈妈疯疯癫癫的,什么事都指望不了她。家里的家务活差不多全是杨豪一个人做完的。让一个男孩子干家务活,真够为难他的。”杨豪的爸爸越说越伤心,深度抽泣着,断断续续地说:“这么多年以来,几个孩子从小到大的衣服,全是周围的好心人送的,我们一家……人……人,没……没添过……一件……一件……新衣服,没买过一……一双鞋,我得了病,也没有……没有钱买药。”此时的我,也一边伴随着他抽泣的节奏而抽泣着,一边安慰着他。

我的内心真不好受,竟然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还有这么小就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孩子。“三姊妹学习成绩都很好,很受老师喜欢。”谈到杨豪的学习时,爸爸说:“我们是农村人,没有文化,希望孩子多学点知识,今后长大了才有出息,不要像我们这样穷。我的孩子给各位老师添麻烦了,拜托老师帮我把孩子管严点。这孩子特别地爱学习,想读书。只要孩子能读书,我在家再苦再累也值得。”爸爸说到这里时很自豪。家访,让我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爱,为了孩子他们甘愿吃苦,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杨豪坐在爸爸旁边低着头,怯怯地说:“老师,我们家这么穷,我爸爸这么苦,看着爸爸带病撑起我们这个家,我有时真不忍心读书了,想回家帮爸爸干农活。”我不由鼻子一酸,喉咙哽咽,这孩子太懂事了。对于家庭的贫困,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也是从贫困家庭过来的。我决定再找个合适的机会,给他讲一讲自己的童年故事以及奋斗历程。我沉思着:我能为杨豪做点什么呢?回到家里,我找了一个蛇皮口袋,将我的孩子穿过的衣服,裤子……装了满满一袋,准备第二天送到杨豪家。并且决定:今后杨豪在学习上所需要的笔、本子等学习用品,我一定按时买齐了送到他手里。以前,我只看到杨豪在学习上优秀的一面,在学习上我欣赏他,夸奖他,帮助他,但我走进了他的内心了吗?在学校,我们只能看到孩子的一面,而要真正地了解孩子,必须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这样才有利于对孩子实施教育,才有利于帮助他们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想,通过这次家访后,对待杨豪,我要实施新的教育方式了:舒缓他的压力,多鼓励他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他在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快乐,不能只为了学习而学习。同时,我心里更坚定了一个想法:家访,只有通过家访,才能走进学生家庭,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情况,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架起爱的桥梁,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