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浅谈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

  • 投稿南小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90次
  • 评分4
  • 92
  • 0

李超群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 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体系有不完善、专业建设力度不足,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点创新对策,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内容、强化实践课程、优化教学方法,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物流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问题;创新;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51-02

高校需要根据社会形势及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及丰富的教育经验,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也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1 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1.1 培养目标不明确

许多高校的物流教育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其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清晰明了,院校并没有真正考虑过其培养的人才在未来行业中可以从事的岗位、工作性质及其发展方向.而现实的情况是物流行业就业岗位的分布范围较为广阔,各个岗位均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实用技能,高校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并不具有显著的层次及梯度,不同的院校其均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笼统学习,且不同性质的高校其课程内容有许多都是重叠的,包括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研究型本科、研究生等,且跨度不明显,教学方式不具有指向性,造成各个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优势,自身就业也没有目的性[1].

1.2 教学体系不完善

许多高校设置了各种不同的专业,包括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等,其均是以从传统的母专业中独立出来的.该类专业中也设置了物流的相关课程,但是其并不具有独立性,还是以传统的母专业为基础进行的.由于物流产业属于新兴的产业,其专业教育开展的时间并不长,许多课程的教学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但是许多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一般采用开设其他专业的课程,将学分补齐,使得专业课程并不完整,也没有构建出适应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2].

1.3 专业建设力度不足

物流专业是一项新型的边缘学科,综合性较强,并具有实用性及系统性,包括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如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信息科学知识等,并夹杂着管理学的许多方面,对其进行专业的建设也是一项规模巨大、环节众多且程序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校物流专业强化专业的建设,包括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佳、硬件条件有限等,该专业的建设力度不足,且效果不佳[3].

1.4 专业教材陈旧

许多物流方面的教材质量不佳,不能够完全适应课堂教学的情况.教材的内容大部分都十分雷同,没有结合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而进行重新编写,内容陈旧,观念落后,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脱节,使得学生及老师无法开阔视野,真实的了解到现代物流行业的情况,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引进教材方面,由于翻译的问题,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进行教学时也有一定的难度.

1.5 教学方法落后

物流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传统教学中,一般主要是讲解理论知识,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单方面进行传授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占据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缺少了适当的引导和对学生的启发,学生仅仅会简单的模仿,而无法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学校安排的实习训练时间较少,或者条件有限,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学习到使用的技能及经验,该类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实践性人才,因此该教学方法已经十分落后[4].

2 相应创新对策

2.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各个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效果的特殊要求,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由知识、能力及素质三个方面,而该类目标的确定,还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师资力量及自身培养人才的类型,并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看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如果高校的性质属于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其人才的培养目标一般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制定培养目标是,不仅需要注重其学术性,也要兼顾其职业性,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专业能力及服务能力,即不仅具有实际工作能力,也能够进行行业的研究工作,该特征和专科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总体上来说,高校物流人才均需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且实践能力强,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英语应用能力、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实践方法、实习经验等,且富有先进的创新思维,能够在物流行业进行各种岗位的工作[4-6].

2.2 调整课程内容

物流专业是一项新型的学科,其综合性较强,且属于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工学基础、外语、计算机知识、物流专业课程等,需要分析各个课程的性质,如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等,并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学校还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情况及课程需求,将各个课程的性质特点分析透彻,明确其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准确的定位其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最终确定各个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清晰,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使之内容完整丰富,包含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素质拓展教学课程等,并结合专业的发展情况不断的调整课程内容[7-8].某学校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时,十分注重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该课程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教授方向.其在课程体系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技能为基本目标,体现出“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的基本理念构建实训平台,并适应学生学习、今后的创业及岗前零距离接触各项工作等.大力开发出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PPT课件、习题库、样本教材等,把课堂教育与实验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特色的物流教学新模式,力求在模拟环境和真实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并培养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之成为综合实力强大的实用性人才.

2.3 强化实践课程

强化实践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需要做好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实验室需要配各种设施及要素,包括完善的教学制度、实训手册、各种设备、物流实践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完整的教学方案,使得实验室能够更好的培养物流人才,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开展实践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活动,并将物流理念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且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加大实训课程的的课时,也能够丰富各种理论知识的内涵.另外还应组织学生参加物流专业相关的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使之更加具有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对于物流行业的情况也更加了解[9].

2.4 优化教学方法

在进行物流专业课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老师讲授知识,该教学方法的缺陷在于注重理论的学习,师生的互动及沟通较少,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不断的引进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问题教学法、实验室模拟教学法等,使得老师主导课堂的现象转变为学生主导课堂.令爱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利用相应的多媒体设备等,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物流行业的各项情况,深刻的理解某些复杂的程序及概念,拓展其思维空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做好教师团队建设

我国高校的物流专业建设的时间较短,许多教师属于跨专业的人员,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交通运输等,专业教师的实力相对较为薄弱,具有系统现代物流理论体系且经验丰富的物流专业老师数量较少,需要做好教师团队建设工作.学校方面可以将教师外派至物流单位进行挂职锻炼,进行相关专业的进修,组织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对物流的各项课题进行是深入的研究,还可以引进专业的人才或者客座教授等,提高教师团队的质量及师资力量,使得教师团队不仅理论教学水平更加强化,也提高其实践能力,强化其综合实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人才的培养[10].

3 总结

现在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深度的创新,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各种情况,包括教材落后、教育方式不当等,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几点创新措施,在实践的教育过程中,还需要高效分析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包括培养人才的类型、地域性特征、学校师资力量等,制定合理的拍样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并强化实践课程的建设,把握整体情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断为物流企业输送专业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潘永明,赵云.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330-331.

〔2〕吕品,曹静雅,林瑛.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4(05):93-96.

〔3〕夏训嘉,廖馨,李正军.对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03):86-87.

〔4〕杨卫星.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上好物流管理培训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5):168-169.

〔5〕王颖.物流人才供求现状分析与调查[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1).

〔6〕汤文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两年制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7〕鞠颂东,徐杰.从学科重组的角度探析物流学学科的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1).

〔8〕彭纯军.关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示范性专业方向设置的思考[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9〕潘安定,刘会平.发展我国现代物流教育的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

〔10〕王任祥.宁波现代物流人才需求与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