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 投稿钟可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40次
  • 评分4
  • 42
  • 0

宋春静

(成都理工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 要:本文调查总结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1 我国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工在这一阶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的数据,农民工的总数量达到26261万人,比2008年增加3719万人,增长14%,其中外出农民工增加了2295万人,增长14%,住户中外出农民工增加了1179万人,增长14%,举家外出农民工增加了516万人,增长15%,本地农民工增加了1424万人,增长14%①.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工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出现在大中型城市里,而且比例也在不断的增长,因此,也引起了国家对他们的关注和关怀,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②,以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在2014年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原副主席左焕琛,在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也强烈呼吁,要求建立以农民工的利益为基础的表达机制,维护农民工权利,建立维权组织.

大量农民工流动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无疑给他们子女上学问题带来很大影响.这些子女,称为“流动儿童”或者“打工子弟”.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则统一称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③.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较为庞大的群体,保护他们的利益势在必行.其中首要解决的应该是教育问题.目前我国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仍在农村接受教育,第二种是跟随父母进城就读于城市公立学校,第三种是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就是私立学校,就目前的情况看,选择在城市就读的情况占多数.

以上三种模式中,农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如下:一是他们放弃农村生活走向大城市,如何适应城市生活环境以及融入城市校园生活;二是进入公立学校的途径不通畅,有经济条件和户籍的限制;三是已经就读于城市校园的农民工子女,大多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和形成的阶段,如果不能得到恰当的引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都有可能错位.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政法委对锡林浩特市中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进行了调查.

在这次排查过程中了解到锡林浩特市政法委(综治办)先后共排查了旅店业367家,出租房屋4550户,建筑工地71家,全市去年平均入住率40.2%,日流量达4800余人.2013年截至目前,全市流动人口总数2.97万余人中租房居住的流动人员1.2万余人,主要分布于第三服务业,收入偏低,工作不稳定④.

这次对锡林浩特市农(牧)民工的调查可见农(牧)民工流动的特点:一是他们都来自锡林郭勒盟全区的各个旗县、嘎查、苏木,从事全区的各行各业,从事的职业种类多,范围广;二是对于这次调查,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大,所以很难进行精准的统计;三是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较低.

农民工在一个地区就已出现这样庞大的群体,更何况在整个社会.这支队伍的壮大不得不引起当今社会政府的高度关注,所谓“不吃葡萄不知道葡萄酸”,不设身处地置身于农民工群体中,是不能够知道他们的痛苦的,更无法理解他们流动生活的难处.所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政府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2 农民工子女教育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育条件落后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经费投入过少,因而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工资待遇较低,造成许多教师走向城市和发达地区,三是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和资源不足导致教育质量较低.

2.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校园生活也有一定困难

湖南电视台推出的《变形记》栏目,让城里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孩子与偏远农村贫穷的孩子交换生活7天,第四季《他乡有爱》中讲的是在城市家庭长大的14岁少年张寓涵和农村家庭生活支柱的小男人孔小龙的故事.两个少年在互换生活后的3—4天中,“城里少爷”情绪大爆发,在陌生简陋的山里家庭,吃不惯,睡不实.而山里懂事娃孔小龙,他过惯了山里的俭朴生活,来到繁华的都市,面对城市全新的生活手足无措.他不知道怎样洗澡、怎样坐公交车.面对新的从未见过的舒适家庭,竟然离家出走,一个人站在马路上嚎啕大哭……

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处于成长阶段的农民工子女来到陌生的环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在此期间孩子将会承受各种压力,甚至会产生不良负面情绪.

2.2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法律和制度的缺失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的法规制度.例如:2001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首次提出“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城市公办学校,使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在收费,管理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⑤.2014年3月21日,国家针对人口众多的大中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农民工能在中小城市定居,但限制在超过500万的大城市定居,从而平衡人口流动.

以上这些法规制度以及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负担,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相关立法和制度没有真正实施到位.

2.政府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投入不足

(1)资金投入不足

教育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事实上,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始终没有达到1993年中国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的水平.2010年,新京报网显示中国教育的问题不仅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也不足⑥.据统计,到2012年,我国有2亿流动人口,其中适龄儿童达到200万人,政府要拿出一笔巨大的经费来供农民工子女就学,这对于政府是一个重大的负担.所以导致农民工子女上不起学,交不起学费,入学困难等现象发生.

3.家庭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投入不足

家庭教育投入主要包括经费、精神投入.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相应的职业技能,他们只能在城市干一些低收入的体力活,微薄的收入连维持正常生活都困难,更不用说教育费用.

从农民工父母对孩子的精神投入上看,农民工一般从事城市中以第三服务业为主的又脏又累的体力活,每天工作量很大,所以他们回家哪有力气去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更不用说和孩子的精神交流了,长此以往,孩子也就渐渐从心理上疏远了父母.

孩子接受的是城里的教育,而父母文化落后导致不能与城里的文化接轨,不能辅导孩子的功课,加上农民工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如果孩子犯了错,就会动粗打骂或冷漠无情放任自流,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理和学习情况就会越来越糟.

3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执法力度

针对以上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我国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出一部针对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方面的专门法规,来明确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方面与城市孩子的同等地位,以及选择在农村接受教育的优惠条件.

事实证明,即便有了完备的法律和政策,如果不付诸于实际行动,也不会达到立法意图和目的.因此,在国家制定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法律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地方教育特点,制定相关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强地方政府的执法力度,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妥善实施.

3.2 控制农民工的流动性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之所以上升为社会性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农民工及子女的流动频繁,常常随着父母的工作转换随意流动.因此要尽量减少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流动,推动农村教学水平的发展,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办法如下:一是,中央财政负担该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一方面减轻农民工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女能在本地读书,减少流动.二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要求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长期合法的有利于农民工利益的合同.三是,政府或用人单位为农民工提供价格低廉的住房,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使农民工减少因住宿问题带来的流动.

3.3 加大国家的投入力度

积极发展农村教育,让更多农民工子女在本地能接受好的教育.国家应逐渐把财政投资重点转向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培养更多的人才服务社会.支援农村教育,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教学质量,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3.4 提高农民工的地位,正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要认识到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应该享有城市居民的公共福利和教育资源,我国一向主张社会公平公正,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重视起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保证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同时要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学校应开展针对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健康课堂,学校更要加强与农民工父母的联系,因为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注 释:

①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②中华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③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9.

④锡盟农村牧区人口流动现状分析.

⑤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育文.从冲突到融合,进城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秦玉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07(6).

〔3〕林丽霞.流动农民工子女学籍档案管理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