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教师爱心和耐心的重(构)建

  • 投稿呐嘟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552次
  • 评分4
  • 74
  • 0

杜以志 高本恒

(山东沂南县双语实验学校276300)

【内容摘要】没有爱心和耐心的教育就像人没有了生命,这种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种宝贵心态的缺失呢? 1.事务性的劳累造成的焦躁心理。2.在工作困难面前对教育失去信心。构建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就必须从构建教师的工作愉悦和工作信心开始。构建工作愉悦,就要掌握教育规律,使自身筹划和判断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印证,获得充分的成就感,构建工作信心,将孩子自身和孩子身上的弱点分离开来,与孩子共同克服这一弱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师耐心;爱心;工作愉悦;工作信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耐心,就没有爱。没有爱心和耐心的教育就像人没有了生命,成为行尸走肉,冷漠的很。这种教育是残缺的教育。

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在一部分教师身上,这种爱心和耐心被日复一日的事务性工作磨砺的粗糙了,使教育失去了应有的韵味和醇厚,渐渐变成了一种工厂式的切割、加工和程式化的操作。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种宝贵心态的缺失呢?

主要原因大致有二:1.事务性的劳累造成的焦躁心理。2.在工作困难面前对教育失去信心(尤其是在特殊学生面前)。焦躁、加上信心的缺失,使他们觉得现在困窘,未来无望,动摇了爱心和耐心存在的基础。因此,要重建这部分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就必须从构建教师的工作愉悦和工作信心开始。

如何构建教师的工作愉悦呢?

我们说教师的工作劳累吗?劳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家访,班级管理,没完没了的学校事务性工作……让教师焦头烂额,应付不暇。

但有些教师却做得游刃有余,乐此不疲,为什么?关键是心态!究根揭底,决定着人们劳累与否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情的多少,任务的轻重和要求的高低,而在于人们对所从事的事情是否热爱,或者说是否感兴趣。当人们从事一项自己十分热爱,十分感兴趣的事情时,再苦再累,也会乐此不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点灯熬油,苦心孤诣,加班加点,都十分心甘情愿。偌大的困难和重任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克服掉,这一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享受的程。譬如好猎者追逐猎物顶风冒雪,譬如好赌者跨洋越海一掷千金。而当人们对所从事的事情不感兴趣时,则会畏惧不前,烦躁不已,工作任务只带来三分的压力,消极的心态倒带来十分的烦恼。特别是从事一些曾经失败过的事情,更是雪上加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兴趣从哪里来呢?来自活动给自身带来的快乐。快乐从哪里来呢?来自对活动规律和窍门的把握,活动结果对自身判断和筹划的印证。喜钓者欢呼于鱼儿咬钩出水的激动,好猎者陶醉于猎物应声而倒的快乐。这时的他们像指挥千军万马胜利凯旋的将军,充满自负,信心百倍。可以说,兴趣来自人们控制欲望的满足。当人们对某一领域的规律有了较为娴熟的把握,能够成功的对这一领域的现象进行控制,他们的控制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获得充分的成就感,他们就会对这一领域产生强烈的兴趣。相反,当人们在某一领域遇到挫败,接连的挫败,就会对这一领域产生恐惧、厌烦的情绪,这种心理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自身能力的发挥,导致更加惨痛的失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减轻教师的劳累感,焦虑感以及各种各样负面的工作情绪的关键不在于减轻工作任务,降低工作要求,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根本的东西应该是教师自身掌握教育的规律,增强驾驭教育工作的能力,掌握娴熟的工作技巧,能够有效控制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各种教育活动能够按照自身的筹划发展和进行,使自身筹划和判断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印证,获得充分的成就感,满足控制欲望,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快乐,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工作过程成为享受过程。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当一堂课上的特别顺利,学生学的特别起劲时,我们往往会心情特别愉快,特别有成就感,下了课都是哼着小曲回到办公室。相反,当一节课的效果特别差时,我们干什么都觉窝着一肚子火,心烦意乱。班级管理也是这样,当我们措施得当,整个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时,我们看着良好的学生纪律,干干净净的教室,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教育是一个个性化和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对工作进行充分的筹划和判断,这就为这种判断的印证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也就是为其控制欲望满足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但是,如果对教育规律把握不准确,不娴熟,也会提供充分的挫败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劳累感。

工作劳累度取决于心态,心态取决于兴趣,兴趣取决于工作是否带来快乐,快乐来自于对工作控制欲望满足度,来自于筹划与判断是否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当教师提高了筹划与判断的水平,使他们的筹划与判断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时,他们们的劳累就会一扫而空,代之以成就感,代之以享受的过程。

再谈一谈工作信心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我手中有权,谁要说人是改不了的,我就割下他的舍头。”①能够讲出这句话的人,一定是经历了众多人的改变历程的人,见证了众多人在教育作用下发生改变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如此的信心。

信心,“人是能够改变的”信心,“教育是有用的”信心,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

深信每一个儿童是可以改变的。这是成功地实施教育的基础。容忍孩子的弱点、分析这些弱点所以产生的原因,把这些弱点和孩子本身区别开来,正如把疾病同病人本身区别开来一样。细致地分析这些弱点产生的背景,同孩子一道,克服它们。孩子还是一个形成期的人,他们的自身的弱点还没有像成人一样与其自身产生牢固的结合。这也正是教育存在的根据。美好的东西没有定性,需要我们去发扬、去巩固,弱势的东西也没有成型,需要我们帮助克服、引导纠正。孩子自身的心性与其自身没有牢固的结合,并且这种没有牢固结合的心性本身也没有发展完全,这正是教育的机会,教育存在的根据。一旦这种结合已经定型,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切切不要将孩子的弱点与孩子自身一体看待,要将孩子看做是一个在优与劣之间徘徊的个体,当他们自身无力或无意识向弱的一边靠拢过去时,我们要拉他们一把。要做他们的同盟,他们的后盾。不恰当的举动,可能把他们推入弱的、劣的一边,愈陷愈深,以致不能自拔。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因为孩子生得弱小而打骂孩子不争气,总是千方百计地改善饮食,引导锻炼,强其体魄。对于孩子的身体我们能够抱持一个客观的心态,对于孩子心灵的成长,也要抱持同样的心态。

将孩子自身和孩子身上的弱点分离开来,与孩子站在同一立场上共同克服这一弱点,而不要把孩子本身看得一团漆黑,这是树立教育信心的心态基础。

构建工作愉悦,树立工作信心,这是教育者爱心和耐心存在的基础,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