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浅议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 投稿小黄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989次
  • 评分4
  • 40
  • 0

杨红卫

(新疆乌鲁木齐县小渠子中学83000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参与 教学环境 因材施教 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新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下面就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首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初中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组讨论;课程结束时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等。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第三课第一框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我曾经在两个教学班做过对比。第一个班我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反应平平。第二个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资料,结果这个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思想品德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励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上网的学生人数以及上网对自身的影响。调查前,我作了声明,对上网的同学一律不追究。因此学生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完成了调查。在讨论上网对自身的影响时,我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学生。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听课效率,容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优生、中等生、待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提问、作业的设计、练习的布置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安排,达到培养优生、照顾中等生、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目的。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题《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购买商品时你会留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当你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你应该怎么办?并说明理由”这几个问题我分别请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生进行回答。由于问题的设计比较合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四,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避免空洞说教。这些事例,既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也可以由教师列举。

课本的例子一般都滞后于现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时,我插入了当时轰动全国的佳木斯“特大抢劫杀人案”,以案说法,以此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这样鲜活的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同时也会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这门课程。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取典型案例,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就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化作用。

第五,要正确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活动内容很多。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教学过程不开展活动,那么新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不善于把握课堂时间和节奏,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那么教学进度就会受到影响,教学内容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也不好。以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处理好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开展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活动的时间、节奏、参与的人数。开展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前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做到胸有成竹。开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会、内化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化为行动。

第二,布置提前预习课文,认真思考课本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以便学生做好准备。预习后,要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向老师汇报,教师再进行抽查。以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为例,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和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对待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怎么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第三,采取“就地取材”的原则,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例如在讲述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中礼仪的重要性时,就可以让全班同学观察一下坐姿不太端正的同学。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既可以提醒坐姿不端正的同学,又可以教育其他同学,同时学生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礼仪的重要性。

总之,只要思想品德教师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品德课就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能越来越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