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
(新疆策勒县第二中学 848300)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笔者拟从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来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一定愿意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所以,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尊重学生,多用鼓励赞赏的方法,少用甚至不用批评等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他一些肯定和赞赏,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见解,才易于表现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计算机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无论课堂讲授、教师或学生演示还是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这种问题应该是难度适中的,学生探究才有信心,问题应属于“跳一跳,摸得到”的,这样才有探索的余地,问题还应该是有实现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形成探究问题的高度热情。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更好结合起来。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创建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主创新的乐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的意识。对于学生来说,勇于创新不是搞发明创造,而是要敢于独创新路。所以,只要学生在学习中有点滴新意,就应该加以鼓励。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精神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学生就会主动花时间、花精力去理解、钻研新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创造有利的教学情境,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fl"] 的想象力,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以进行FlaSh帧动画制作教学为例,给学生一幅蝴蝶图片,提问“哪位同学可以将蝴蝶图片变成一个动画?”,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简单的例子就生动有趣地引入了帧动画的制作原理,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边演示边讲解自己制作的动画《蝴蝶飞飞》的方法,学生看到精彩的动画,带着兴趣和好奇心专心致志地听讲。学生在做练习时,邻桌之间相互讨论,及时交流经验和心得,都能独立完成操作。同时还让学生从素材库中自由选择喜爱的素材,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其他帧动画作品。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评比和讨论。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帧动画的制作方法,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传统的课堂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方法单一,难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的学生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五、营造和谐的“创新课堂" 氛围
新性行为与课堂教学气氛密切相关,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产生创新性学习行为、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必要条件。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容易视自己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亲切的教态,将自身融入与学生的合作之中,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求异,多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样学生就敢于放开思想,开发内在潜能,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而不会“畏手畏脚”,不会担心在班上“出丑”,也不会害怕教师“指责”,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及动力。学生只有在这样宽松、愉快的环境下,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可以讲如“很好,再试~试”“你很富有创新精神”等一些恳切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再尝试、再创新的动力和信心。
六、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既要灵活合理运用各类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又要注重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把接受性、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和认知与情感和谐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计算机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感觉一直激励他们,期间有着许多环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转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更完善;从而更大限度地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