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伟东
(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校吉林松原138000)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儿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集体研究试验方案,集体配合进行实践,集体进行实验记录,集体讨论整理实践资料,集体交流实践成果,整个学习的环境就是在集体的环境氛围之中,合作是必然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课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不均,缺乏实效
在听公开课时还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组会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吵;有的组学生却静悄悄地讨论不起来;有的组虽讨论起来了,但说的却是别的话题;而且,几乎每次分组学习,总有人做“话霸”,也总有人一声不吭。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没顾得上关心小组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等等。
我认为导致学生参与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以及老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这就造成一些能力低的学生有时会把任务留给他人去做。
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合作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不活跃的学生,给各层次的学生表现机会。
2.效率低下,缺乏技巧
在开展小组时,我们常发现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出现这种状况,一来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二来是学校不重视社会交际技能的训练;三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达到竞争取胜。这时学生相互之间就显得生疏,他们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他们的好处,所以就不会主动学习社交的技巧了。
因此,教师要传授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点拨指导,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巧,并能活学活用。
3.评价不全,缺乏促进
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侧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