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文/卑长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中年时代退闲上饶农村时所作。笔者在教授这一首词时,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在朗读中赏析,最后感悟这首词的情感和意境。
一、背词,回顾作者概况
同学们,还记得《清平乐 村居》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师生齐背。这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词作者是谁还记得吗?(辛弃疾)对于辛弃疾你了解多少?学生各抒己见。
师: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写于同一时期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看看这首词又展示出怎样的农村风光?
二、初读,把握词的节奏
1.请一名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2.学生评价。
3.诗词的朗读说简单也简单,无非也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说难也难,就是难以读出诗词的味道。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要把诗词的味道读出来,恐怕技巧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展现出诗词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译读,感知夜行山村
1.疏通词的大意。
先说说自己的疑问。“明月别枝(别枝即另一枝;斜枝。唐方干《字字有功》诗:“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沉砺《感怀》诗之六:“新蝉噪罢夕阳移,更曳残声到别枝。)惊鹊”意思是说月光明亮惊动了栖息在树枝的乌鹊,乌鹊飞离所在树枝。另一枝也在月光中摇动。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清风中传来蝉鸣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浓郁的稻花香里听到“今天一定是个丰收年”。
“听取蛙声一片”,意思为听到青蛙细心协力地欢唱。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有七八个星星,稀稀疏疏的挂着。山前落下两三点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曾经住过的土地庿旁树林边的茅草小店在桥头转弯时,突然出现。
2.发挥想象力,说说作者夏夜所见所闻所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夏夜所见:明月、别枝、惊鹊、稻花、稀星、山雨、茅店、溪桥。
夏夜所闻:鹊声、蝉声、蛙声。
夏夜所感:月夜行田间,听到蝉鸣声,惬意。闻到稻花香,想到丰收年,喜悦。遭到山雨淋,来到茅店前,惊喜。
3.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两阕写的是两种不同的夏夜风光。上阕写晴,下阕写雨。天气不同,但夜行于山村的词人,感情是不变的,那就是:喜爱农村风光以及对丰收在望的喜悦。
4.带着夜行田间的惬意,带着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带着丰收在望的喜悦,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想来语气要轻柔些,语调舒缓些,心情愉悦些。
四、赏析,品味语言之美
1.回顾所学的写景的常用手法。
(1)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描摹。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调动多种感官。
(4)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
(5)虚实结合。
……
2.这首词在描绘夏夜风光时用了哪些手法?请同学逐字逐句地读一读,找一找。然后集中小组同学的智慧,讨论讨论。
(1)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
(3)运动多种修辞:对仗、拟人。
(4)抓住景物特点。蛙鸣声、稻花香、两三点雨等。
3.辛弃疾被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是名不虚传的,虽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但是写起田园风光来也得心应手。赏析诗词的一般方法:
(1) 指出表现手法(修辞或感官或借景抒情或其他手法)(2)诗句的主要内容(大意)或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词句表达效果(3)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可这样赏析:
一般思路:(一)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夜风光(或动静结合),写明月惊动了栖息的乌鹊,清风中传来蝉鸣,表现出夏夜的静谧,体现出作者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从炼字角度:(二)这两句对仗工整,并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夜风光(或动静结合),“惊”字传神地月光出现时乌鹊的情态,衬托出月光之明,“鸣”写出半夜蝉叫声之清脆悦耳,衬托出夏夜的静谧。这两句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夏夜的喜爱。
五、诵读,演绎词的情韵
苏东坡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化用这句诗:“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唇齿香。”我们不妨就在课堂上把这首词背上,边背边想象其意境,领会其感情,说不定也背着背着唇齿含香,“三月不知肉味”,像孔子听了《韶乐》一样。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诵读。
六、拓展,积累稼轩豪放词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如《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等。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