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如何打造高效的第二课堂

  • 投稿Trix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610次
  • 评分4
  • 45
  • 0

【摘 要】在中国管乐演奏乐器这个大家庭里,葫芦丝以其独特的音色魅力打动了无数人。学习葫芦丝,既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又可以开发孩子的右脑,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们在学习葫芦丝这个乐器上,存在了一些练习上的一些误区,我想这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些误区以便让学生们更好的进步,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所谈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效课堂;葫芦丝解决办法

打造高效的第二课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经过长期的高效课堂教学,孩子们们能学到比以往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能有效的利用课堂45分钟,经过长期的高效课堂教学,孩子们的音乐基本技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通过高效第二课堂的学习。孩子们的艺术天分会得到更好的拓展,有利于更好地是推进素质教育和美育。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葫芦丝课堂教学环节常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持葫芦丝存在随意性

当学生们初次接触葫芦丝这个乐器的时候,指导老师如果不做强调,手持乐器应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孩子们手型容易练习变形,从而会造成指关节僵硬,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和以后掌握西方吹管乐器,例如长笛的演奏方法就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为了孩子们以后方便演奏其它管乐器,建议一开始就要强调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

误区二:呼吸方法不正确

管乐一般存在三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中小学生往往喜欢使用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最常见,这两种呼吸方法都不正确,前者会造成胸闷气短,时间一长会造成大脑缺氧,头晕眼花,后者由于吸气太深,演奏快速炫技的华彩乐段越短就力不从心,从而使音乐缺乏律动感。唯有两种呼吸方法结合最合适,也就是胸腹联合呼吸法(分为快吸慢呼和慢吸慢呼两种)。

误区三:演奏时嘴型不正确

低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葫芦丝这个乐器时,拿起葫芦丝就开始吹,往往会出现鼓腮和含吹嘴过多的现象。如果老师不进行及时纠正就会影响乐音的质量。吹出来的声音发散,沙哑不动听。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分析: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脑部发育还不成熟,对于老师讲解的动作要领往往不能快速掌握,他们对于能看到的景物,印象比较深刻,对于抽象的理念和知识不能很好的去理解接受。加上大部分孩子们幼小爱动的性格,所以拿到乐器往往是很开心乱吹一通,自然会出现上述三种情况。

解决方法:

1.手型纠正:教师正确的示范,不要示范一遍就结束,最少示范5分钟左右,要走到学生中间告诉他们手型的弧度。然后再播放多媒体幻灯片要求学生跟着模仿。孩子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视觉上的感受。从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共同加深正确手型在孩子们脑海中的印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吹奏葫芦丝的呼吸方法:(呼吸方法要看曲目的情绪,抒情曲与欢快曲子的用气法就不一样)我国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杨建生先生和李春华先生在各自所出版的葫芦丝教材里均有对葫芦丝演奏呼吸方法的详细讲解。

管乐从理论上说都是相通的,葫芦丝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在演奏葫芦丝乐曲的过程中我发现快吸慢呼和慢吸慢呼这两种呼吸方式的正确运用还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方法(胸腹联合呼吸法其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在葫芦丝乐曲中会经常出现快速演奏三吐的技巧。慢吸慢呼这种方法难以胜任葫芦丝乐曲的华彩乐段。经过实践证明:抒情的曲目用慢吸慢呼比较合适,情绪欢快的乐曲适合用快吸慢呼这种呼吸方法。快吸慢呼的动作要领是在乐曲演奏过程中,在一个乐句结束的时候,快速吸一口气,口鼻同时吸,以鼻子吸为主,口吸为辅。吸气的同时要求学生手插腰感受横格肌向外扩张的感觉,感觉后腰是直的。感觉后腰有个气柱。呼气的时候腰部横隔肌不能松驰下来。待气息呼出还略有剩余的时候膈肌自然松驰下来在下一口气吸气的时候重复上述动作。慢吸慢呼的动作要领是要像闻花香的感觉去深吸一口气并且控制住横膈膜,然后缓慢的吐气,吐气的同时要对横膈膜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建议学生双手叉腰站立背靠墙壁边呼吸边去体会,或者让学生弯下腰来去体会,这样做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体会什么是胸腹联合呼吸法。

3.掌握正确口型的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念下雨两个字,老师念下,让学生念雨,然后让学生把葫芦丝吹口放入口中,口中念“雨”这个发音口型,稳定住口型保持10秒钟左右,由于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大多数小学生会初次练习会出现嘴角肌肉发麻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正常现象。经过一段训练口轮匝肌得到了锻炼,嘴角肌肉发抖的现象便会消失。初学者如果嘴角出现发抖证明方法正确,反之错误。

初学者在刚学习的时候,往往在演奏第一个音和一个乐句结束的时候会出现咕这个杂音,造成它出现的原因为初学者不知道用单吐去吹奏乐句的第一个音,往往喜欢用”呼“这个音去吹奏音头,经实践证明,用呼音发音缺乏力度,所以会出现“咕”音,一个乐句结束的时候由于口腔里有多余的气息,不会用横膈肌止气,和释放口腔余气是出现“咕”音的主要原因,我们要想避免出现这个音,一定要在乐句结束的时候快速止气或者把上下嘴唇稍微张开一点,释放出多余的气息。这样就可解决“咕”音。初学者适合用张开嘴唇释放余气这种方法解决杂音。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广大教师应该集思广益,创建高效的第二课堂,孩子们的童年拥有了葫芦丝这件乐器,会一直陪伴他们成长,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作为孩子们的老师,能让孩子们在第二课堂中学到更多的本领,是我这一生最乐意做的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葫芦丝巴乌演奏教程》李志华.百花文艺出版社

[2]《张笑葫芦丝教程》.张笑.中国艺术出版社

[3]《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东莞市道明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