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思想自治:城乡教师均衡发展之基础

  • 投稿沧海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888次
  • 评分4
  • 88
  • 0

文/陈 坤 唐松林

【摘 要】城乡教师之均衡的基础是恢复教师生命之尊严,恢复教师生命的差异性、独特性,思想自治的本质是理解、唤醒、回归与点燃教师的生命,恢复教师生命的天性、差异性、多元性,是城乡教师均衡发展之基础。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需要多元思想;需要持敬谦恭,海纳百川。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思想自治;生命;均衡

一、思想自治的内涵

思想自治的本质是理解、唤醒、回归与点燃生命,以恢复那些生命的天性,让差异、多元、复调的生命音乐响起,重建“均衡”的人文根基。

思想自治乃热爱智慧,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虽然人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智慧、不可能彻底知道自己,但只要努力,他就可能知道很多。”我们要善于思考,思考产生智慧,智慧可以灵活运用知识。吴非曾经说过,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具有思想对教师十分重要,思想自治首先就是要有思想,如果没有思想,教师就成为他人,而不是他自己。怀特海曾经说过,“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智慧蕴藏着思想,具有内在、创造的属性,拥有智慧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知识不会通向智慧,我们累积了关于很多事情的大量知识,但是要按照学到的知识去明智地行动,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掌握知识并不能产生智慧,智慧却能灵活运用知识,然而智慧源于思想,所以有思想意味着有智慧。

思想自治乃善于思考,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熊培云曾经在《重新发现社会》中说过,“一个好的社会应该在自由与开放中寻求平等,而不是在约束和奴役之中寻求平等。”思想自治只有在自由、宽松的土壤中才能够生存和发展,然而,在现代化过程中,知识的权利被一少部分人所垄断,他们掌握知识的话语权,利用权威挤压其他人的自由空间,使其人格失去独立,从而思想失去自主性。“人的自由天性以及知识的贫困,是我们主张思想必须自由的两个前提”,正如熊培云所说,由于我们本身知识的有限性、累积性,我们无可避免的会犯下一些错误,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与此同时在吸收其他知识的时候,要秉承自己独立的人格,从而避免成为他人的附庸,失去自己。“当更多的个体以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真正走进社会践行公共责任,追求真诚善良与公平正义,就可以为这个时代书写出更加美好的内心史。也只有积极生活,才能让这个社会更自由。”

二、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策略

多元思想是均衡的条件。多元思想与生命的本性、人生的走向是同质一体的。它形成合力,多元思想形成和谐,这是正义的最高境界,当然也是均衡的真正基础。有深度的文化与教育形态应该有多样的思想的“嘈杂声响”。正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多元思想呈现思想的多样性,思想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各种不同的思想能共存,能够实现和谐、共同发展。费耶阿本德曾经说过,“理论一元化的神话是一个思想体系,它可能错误,也可能与一个高明的观点不协调,但它通过恐惧、猜测和欺骗的灌输而被强加和维护,它以不可能错的方式与真理联系,是绝对可靠的。而这只能窒息学术研究空气”,思想一元化会导致思想垄断、绝对真理,并且会扼杀其他思想,很难发现其他新思想,相反多元化思想通过思想的争鸣,达到均衡、和谐。

持敬谦恭,海纳百川。学会谦恭、包容,实际上是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彼此置于平等的地位,能够对话和交流,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吸收有益的思想和见解,缩小彼此的差距,在学习中实现均衡发展。《论语》中说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尊重他人的独立思考,尊重他人的成就和贡献,同时保持自己思想上的独立”,胡适曾经说过,“人们普遍存在的‘我不会错’的心理,是导向不容忍、不自由的根源;因而,我们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大家都会出错,只有这样,才会有容忍,才会有言论自由”,由于我们都会犯错,所以人们才自由讨论、协商,经过自由商量之后的结果是最好的,因此我们需要互相包容,允许不同观念的存在,个人的思想自由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包容是自由思想生存的土壤,是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美]霍普·梅著,瞿旭彤译.苏格拉底[M].北京:中华书局,2003:21.

[2]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及其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66.

[3][印]克里希那穆提著,张春城,唐超权译.教育就是解放心灵[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12.

[4]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M].新星出版社,2010:169.

[5]熊培云.思想国[M].中国友谊出版社,2007:26.

[6]陈来.略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大学精神[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40.

[7]张洪雷,张宗明.批判、多元与开放性思维—费耶阿本德创新思想研究[J].学术论坛,2011(3):36.

[8]张春雨.豁达包容、偕习共进,营造大学和谐学术环境[J].教育研究,2009(6):103.

[9]张书克.胡适和约翰·密尔的《论自由》[J].广东社会科学,2011(6):24.

【作者简介】

陈坤,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唐松林,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