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让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以《社区的公共设施》为例

  • 投稿小明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617次
  • 评分4
  • 90
  • 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 潘仙福

摘要:文章以《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教学为例,说明如何把握“依托教材,感知生活;走出课堂,体验生活;总结经验,学会生活”,努力“用生活来教育”,让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98-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加的、独立的一门课程,其明显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亲近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学习课内知识。下面就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中《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的教学谈谈体会。

一、依托教材,感知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生活实际及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儿童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1.挖掘富含生活元素的教学点。浙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和学生生活很近的事件、画面作为教学实例,呈现真实的、生活化的社会情境,构筑了开放性的教材系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

如执教《社区的公共设施》这一课教学时,笔者就先采用“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路灯;然后创设情境,听听路灯的自述;最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公用设施。当学生聊了公用电话、车站牌、垃圾桶、健身器械等公用设施后,笔者就紧抓这富含生活元素的教学点,让学生来写一写,画一画,夸一夸“我们的朋友”,并适时鼓励学生说出它们给自己和他人生活带来方便的故事,等等。结果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还亲自去调查本村的健身器材使用状况。

实践证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视角,“猜一猜”、“说一说”、“画一画”、“夸一夸”,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之获得知识和情感教育。

2.寻觅生活与教材的联结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品德与生活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教师可以寻觅生活与教材的联结点,多渠道地为学生搭建舞台。

记得笔者在上《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资料。当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笔者就顺势诱导,出示有关本乡镇60多个村居健身器材使用状况的资料和相关图片(有的公园健身器材损伤得不成样,有的垃圾满地,有的……)当大家看到本镇真实的一幕时,那种好奇、探究之情就油然而生:如何让各村居的健身器材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让群众主动积极地参与锻炼呢?如何让健身器材得到保护?……

“我给你一个舞台,你会还我无限精彩。”总之,学生是离不开生活的,教材也是离不开生活的,我们只有把教材和生活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才可以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更生动、更直观。

二、走出课堂,体验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相关道理。”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在“课外”,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围绕身边生活,感知最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社会,在社会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有益教育,最终实现品德课堂育人的最大收益。

1.选取生活化的活动主题。新课标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摆在了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切不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追赶“活动化教学”的潮流。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教师应该在跳出教材的同时,选取生活化的主题开展活动,并且在主题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教了《社区的公共设施》后,大家商定开展一次关于《院桥镇村居健身器材使用状况的调查》实践活动。笔者就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如下策划:首先是构建“村活动小组”的模式,让学生以村为单位,合理组队;然后填写调查表格,制定调查计划,最后进行成果汇报等。没有想到,在策划活动的时候,学生就情绪激动,想说的话怎么也说不完。

有的说:我知道兴业街的街心公园,那里垃圾成堆。

有的说:健身器材损坏得都不成样了,秋千的锁链也断了一条。

还有的说:活动器材上的螺丝都松了。

……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选取大家熟悉的生活主题,探究欲望就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若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贴近生活又有价值的话题,就肯定能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2.亲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亲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他们能在生活中学习,从而提高其生活实践能力。笔者就利用双休日,聘请家长担任活动导师,开展调查活动。

对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了,才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一活动不但提升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还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个性发展,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总结经验,学会生活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为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活动的反馈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课程资源,为拓宽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空间打开一扇扇大门。

1.积累丰厚的生活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调查活动后,大部分学生就对这件事了解得比较透彻。有的还去做了调查问卷,以亲自采访等方式,得知村民们不愿意参加健身的理由。大部分村民都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体力劳动者,整天在田间劳动,也确实够疲乏的,再用不着参加体育锻炼。即便到了晚上,在家看看电视,上上网,或者串门闲聊,打打扑克、搓搓麻将,也是一种放松身体的方式。有部分村民则认为,去健身活动场所又不认识别人,总感觉很尴尬。由此可见,村民的健身意识不高,健身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还有的村民对“安全意识淡薄”、“卫生意识令人担忧”、“器材得不到及时维修”等方面做了详尽地分析。

殊不知,这样的活动真正使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能真正地关注生活。

2.发挥广泛的宣传效应。生活就是教育的过程,教师把学生带入生活,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主动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亲自去体验、去经历、去实践、去反思。

比如这次实践活动,学生都说受益匪浅,不仅锻炼了他们与人交际的能力,还大大地充实了课余生活,锻炼了胆量,磨练了意志。另外,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他们也感慨颇多:要让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真正热起来,绝不仅仅是花钱安置健身器材、建个篮球场就可以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观念得到改变,措施得到落实,村民有了热情,他们健身才能真正热起来、火起来。如此一来,各村居的健身器材也不会成为一种摆设,而是真正地用起来。与此同时,大家还对各部分提出了想法和建议。如:

1.加强宣传力度:建议镇政府定时在各个地方开展有关健身的活动,让村民更好地意识到“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身体;建议在健身器材附近设立明显的使用注意事项牌,加强对使用者的安全教育。

2.加强维修力度:希望有关部门定时对健身器材进行检察,以免发生事故。

3.投资建设者能定期投入维护资金,加强安全保障的力度。

4.添加一些游戏性的健身器材,以便加强亲子间的交流。

如此深入社会生活调查、总结、反思,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中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不仅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还使教学更富活力,更具生机。

总之,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依托教材,挖掘富含生活元素的教学点,寻觅生活与教材的联结点,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又能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选取生活化的活动主题,亲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去分析、去反思,只有这样,品德与生活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沈红霞.让品德课程与儿童生活交融[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0,(5).

[2]贾元荣.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3,(17).

[3]王月娇.内化·互化·活化——增强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2012,(10).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