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教育管理正文

理解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 投稿蓝调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55次
  • 评分4
  • 79
  • 0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第四小学 李艳华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134-01

正在校园散步的校长看见有个小女孩儿摘玫瑰花,没有批评她,而是走到她面前蹲下身子,亲切地问她摘花送给谁。小女孩儿羞怯地说送给病重的奶奶。她告诉奶奶校园里玫瑰花非常大,奶奶不信,所以要摘下来一朵带回家给奶奶看。校长听后很感动,又亲手摘下两朵大的玫瑰花,一朵表示对小女孩儿的奖励,因为她有颗爱心;另一朵送给小女孩儿的奶奶,感谢她养育了这样好的孙女儿。这位校长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故事告诉我们:理解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一、面对拿人手表的学生,催其内省护自尊

这天早饭后,老师刚走出餐厅,看见匆匆跑来一个身影,原来是三班的超越,说昨天手表丢了,怎么也没找到。有同学看见佳欣带的表和她的一模一样,希望老师帮忙问问。笔者问“是不是你们都在同一商店买的?”她说“不可能”,手表是姐姐过年时从外地买的。这时,身旁几个女同学也说:“对呀,哪有这么凑巧的事,昨天超越丢的表,今天,她就带了一块……”听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笔者也意识到事情没这么简单,于是告诉大家,这件事在没调查清楚前,不许向其他人再提起。

佳欣是个极特殊的学生,怪异的想法、意想不到的行为举止让任课教师很是头疼。这种事不能拖,要快刀斩乱麻。笔者悄悄找来她的同胞妹妹问:“可欣,你有手表吗?借老师用用。”“老师,给您。”看着这块极其普通的手表,笔者似乎察觉到事情的真相。“佳欣的手表和你的一样吗?你妈妈应该会给你们买一样的吧。”“我俩的一样,她的手表已经坏了,没带。”“老师今天看见佳欣带块特别漂亮的手表呢!你打电话问问,是不是妈妈另给买的。”“不能吧。”说着,可欣拿起电话证实,不出所料,佳欣手表真的坏了,家里也没给买新的,笔者又找来佳欣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晓彤,知道了佳欣没有漂亮的手表,一切真相大白。

随后,笔者叫来了佳欣,领她走到校园一角:“我用用你的手表,真漂亮!”此时的佳欣,似乎对老师的赞美并不在意,而是若有所思,神情紧张。“可欣的可没你的漂亮呀!听说,你的表坏了,怎么又新买一块……”一连串的质问让她招架不住了,连叫了几声“老师”。“其实,老师知道佳欣是个让人喜欢的好孩子,虽说有点小毛病,但绝对不会影响你在大家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是吧?”笔者突然间转变了语态,心理专家似的“攻心术”一下子攻破了她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你现在就是一张白纸,将来大家看到你的成功与失败,需要自己去描绘,”“谁都会犯错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以后,不能及时改正,更有甚者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老师,我的手表是在水房里‘捡’的……”佳欣这时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因为没人看见,我很喜欢,就悄悄留下了”,说完,她的泪水夺眶而出……

笔者细心开解并教育她:“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你还是好孩子,如果你丢了手表,是不是也很伤心。”一番交谈后,故事已经有了圆满的结尾了。理解学生走进他们内心,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面对一言不发的学生,换个思路促转变

班级让人头疼的莹利曾多次受到校长的“接见”。这天下午,家长、班主任、校长“三方会审”,对莹利的近期表现进行沟通和交流,希望这次不同寻常的谈话能够帮助他认识并改掉毛病。莹利走进校长室,脸上有一丝不安。简单的对话沟通后,校长希望他当面做个保证,以后不再参与违纪事,他母亲也提示“以后不再参与打群架的事”,没想到的是,刚才还和大家对话的莹利,似乎什么也没听见,不管家长怎么劝说,他就是闭口不答。

局面陷入僵持,笔者把莹利叫到身边,用带着鼓励的语气说:“其实老师知道你的心思,你很想和大家说出你今后的做法和打算。从开学到现在,老师早已经看到你进步的点点滴滴,多次向家长和校长表扬你,可你今天的表现让老师非常地吃惊,希望今天我们大家的谈话就是你再次进步的一个新起点。老师真的很看好你!”说完,可他还是无动于衷。怎么办?笔者再次把莹利叫到身边:“其实,你的悔改之心我们都看出来了,你数学学得好,老师给你出几道数学选择题,你说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怎样?”他点了点头,笔者出题目,他向校长保证做到选项中该做的几点。最后校长拍着孩子的肩膀,示意他在进步,看着学生和家长带着笑容离开校长室,笔者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面对“闭口不答”的学生,如何走进他的内心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学会的一门功课。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才能引导他们成长。

三、面对“活宝”一样的孩子,把脉问诊开处方

学生,尤其是被我们称之为“问题”的学生,有些行为举止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教师只有深入学生内心生活,才能发现真正的原因。

班里肖扬憨厚可爱,有时却故意捣乱。课下,拽女同学小辫儿,在别人书上乱画;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叫女同学名字,还扮鬼脸;回宿舍,去厕所一蹲就到熄灯号响,不脱衣服就直钻被窝;早晨起来,没宿舍长看着,从来不洗漱;一写作业比登天还难,等等。对此,笔者实行了三步走策略:

一是校园生活吃偏饭。笔者多次召开《不让一个同学掉队》主题班会,用一些小事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比如他身上有怪味,笔者就让全班同学轮流和他同桌,看谁负责的一周他的各个方面进步最大,就给予和他同样的奖励。值班宿舍巡岗时,笔者都帮他脱衣服,课下,还找些话题,主动和他交流,教给他一些正确与人相处的做法。几个月后,肖扬把笔者当成了最亲近的人,什么事都想和我分享。

二是量身定做立规矩。他如果违犯班级的规定,也同样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从每天都有人告状,到两天有人告一次状,到一周一次两次告状,对他的每一次犯错,不仅让他改正错误,更要让他明白今后怎样做才能更好。

三是特别的奖给特别的他。新年联欢是师生最快乐的时候,笔者在大家畅所欲言的时刻故意提出:“本学期,你最想感谢谁?”“在我们班,谁功劳最大?”几个胆大的同学站起来说了几个同学的名字,笔者一直关注肖扬的变化,小手想举起来,又不好意思的放下。“肖扬,你说说!”“我想感谢佳强,他第一个和我做同桌,嘿嘿!”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看时机成熟,笔者顺势而说:“大家觉得肖扬今年进步大吗?”在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中,笔者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一张奖状、一份奖品,单独为肖扬设立了“进步最快奖”,并且和辅导员一起和他合影留念,鼓励他继续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过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在学校即使再差的学生,一旦有了尊严感,就能换发出内心的巨大力量,将来就会成长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公民,而这些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