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维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 200120)
【摘要】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商业银行长期依赖的“存贷差盈利模式”受到挑战。本文在分析银行面临的经营模式、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三大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定价机制和提升定价能力的五大转型路径。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定价机制 定价能力
随着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打开、贷款利率①下限完全放开,自贸区内一般账户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以及同业大额存单和人民币贷款基础利率(LPR)的相继推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阶段,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定价机制和定价能力需要持续改进和提升。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还远未实现完全市场化的目标。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款价格竞争加剧,付息成本增加,存款稳定性下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将受到巨大挑战,业务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型迫在眉睫。
(二)经济转型对银行的发展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当前我国整体经济正处于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转型过程中,银行业积累多年的服务于传统经济结构的客户和行业经验、技术也需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对银行业的发展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三)金融改革对银行的经营模式提出巨大挑战
金融准入门槛逐步放开,民营资本和互联网机构陆续进入,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新的市场领域、新的业务、新的产品、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层出不穷,都对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新挑战。
二、提升定价能力的环境机遇
(一)金融市场基础建设渐趋完善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等先后市场化,人民币存款利率允许上浮。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为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2007 年9 月央行发起建立了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SHIBOR,2013 年10 月央行发起建立了贷款基础利率LPR,基本确立了通过市场化定价形成基础利率的机制。
(二)商业银行定价机制渐趋完善
初步构建了“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价格管理体系,总分行均设有专门的价格管理部门,负责定价管理、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定了存贷款定价模型及定价管理办法,实行以直接的授权管理为主,间接的考核约束管理为辅相结合的价格管理方式。实行内部资金转移计价,通过差异化授权和内转价格引导基层单位合理定价。具有支持差异化、精细化定价的基础信息系统。具有健全的定价授权管理制度,定期跟踪监测价格政策和授权的执行效果。
三、提升定价能力的路径
(一)提高对定价能力的科学认识,实现经营理念的转型
定价能力包括宏观能力和微观能力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定价能力是指建立在业务和客户结构基础上的银行盈利能力,与银行的风险偏好、业务及客户结构、服务及创新能力相关。微观层面的定价能力是指定价模型工具和授权政策执行等。管制利率下,产品和客户趋向同质化,利差波动基本反映基准利率波动,使得银行经营更多注重规模。而在利率市场化下,宏观层面需更关注客户和业务结构的选择,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基础,微观层面需强化对价格、成本、风险、资本的精细化管理,实现经营理念由注重规模到规模、风险和价格综合平衡的转变,培育并提升长期盈利能力。
(二)建立责权利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决策体制的转型
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由于定价自由度的提高,价格已成为产品的重要属性,定价贴近市场、服务于产品的要求日益增强。将定价管理与业务经营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在总行层面,需建立价格管理部门、业务经营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成本管理部门等组成的定价决策委员会,共同负责定价目标、战略、策略和方法,确定定价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定价权的层级设置、定价追踪考核机制、新产品定价机制等。通过定价决策委员会建立条线部门间、分支机构间价格协同会商制度,利用多边记账、利润分成等手段实现利益共享,实现由价格管理部门决策为主向业务、价格、成本和风险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决策机制的转型。
(三)完善内部资金计价和考核激励,实现传导机制的转型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形成全行统一的内部收益率曲线,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价格变化,使其成为各级机构经营决策、资产配置、考核评价和产品定价的重要参数,并辅之以与管理能力相称的利率授权政策。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激增,需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在考核机制安排中强调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核心地位,增强提升定价水平的内生动力,强化横向及纵向利润及资本回报考核,完善落实客户经理层级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由价格授权政策等行政手段为主的管控模式向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和风险调整后收益为主导的高效传导机制的转型。
(四)持续优化定价模型和定价工具,实现技术系统的转型
完善符合市场价格变化和参与同业竞争需要的收益率曲线。优化利率风险计量体系,探索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对冲。制定与各级机构经营管理水平、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同业竞争关系等相符的利率授权政策。在贷款定价中充分利用多年积累风险历史数据,科学测算风险溢价,完善以资本回报为核心的定价模型。存款差异化定价刚刚起步,精细化程度不高,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客户行为和需求敏感性分析,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通过整合各类系统,实现定价模型工具化,方便客户经理快速测算,提升定价效率和针对性。实现由经验定价向模型化、工具化、系统化定价的转型。
(五)强化定价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保障定价能力的提升
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定价能力在总行层面体现为定价模型建设,授权制定与跟踪,市场研究及信息收集等。在经营层面体现为对外营销和对外定价能力,借助总行先进的定价模型、定价工具和客户行为分析系统,实现以合适的价格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的目标。要使定价能力成为竞争的关键能力,需建立高素质的定价人才队伍以满足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实现管制定价能力向市场定价能力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樊志刚, 胡婕.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挑战[J]. 中国金融,2012(15).
[2] 刘方根. 提高商业银行风险定价能力[J]. 中国金融,2013(22).
[3] 彭纯. 推进资产负债管理战略转型[J]. 中国金融,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