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会计毕业正文

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

  • 投稿张师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482次
  • 评分4
  • 52
  • 0

安徽医科大学 高跃峰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办学事业发展的硬件保证和基础条件,是高校作为独立法人落实办学自主权的有效保障。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体现高校内部控制中财产保护控制的重要方式。完善高校资产内部控制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新要求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完整反映高校资产总量和结构的重要保证,是真实准确表现高校资产变现能力以及持续提供教学和科研事业活动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分类和业务流程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分类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的分类标准,高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大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二)高校固定资产的业务流程

高校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一般包括预算配置、购建、验收登记、保管使用、维修保养、转移处置和清查盘点等环节。

1. 预算配置。高校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在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由各使用部门编制请购计划,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审核后纳入预算安排,经审批后执行。

2. 资产购建。高校固定资产取得方式主要有购置、自行建造、接收捐赠、其他单位无偿划转等。高校对涉及采购或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预算安排情况,经严格审批后根据有关规定办理购置手续。

3. 验收登记。高校对取得的固定资产根据合同约定和供应商发货单等开展验收。对验收不达标的固定资产,按照合同约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对取得验收合格的各项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登记,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相关内容。

4. 保管使用。高校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做好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记录,经常检查并不断改善资产保管环境,明确使用和保管责任,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损耗。各使用部门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核对资产台账,及时报告资产使用和变动情况。

5. 维修保养。高校资产使用部门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开展固定资产使用检查,制定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对维修和保养的结果记录归档,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办学需求。

6. 转移处置。高校在保证正常办学业务的基础上,经评估和报批后,将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或出售,签订合同协议,取得有偿收入。内部使用部门或个人因工作需要,按规定程序经内部调剂审批手续后办理资产移交。对使用期满或经技术鉴定确需报废的固定资产经批准后办理报废处置。

7. 清查盘点。高校定期组织开展固定资产实物盘点和账目核对工作,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检查分析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拟写资产清查报告,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办理差异调整。

二、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

(一)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总体目标

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要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目标是优化办学资源配置,避免资产闲置和浪费,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为确保办学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基本物质条件和经济保证。高校固定资产控制的总体目标如下:

1. 完善体制,强化管理。高校应设置资产管理归口部门,明确职能,合理配备人员,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2. 合理配置,提升效益。高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结合办学实际,合理编制固定资产的年度配置计划,按照精简节约原则,合理配置,科学预算,提高办学经费使用效益。

3. 公开透明,杜绝舞弊。根据政府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要求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高校固定资产的购建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相关规定,将固定资产采购纳入政府采购流程,防止采购和建设过程中出现舞弊和违法违纪行为。

4. 分类管理,有效监督。高校应结合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的特点,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固定资产日常保管和使用监督,防止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5. 加强核算,防范流失。高校应按照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核算账簿,做好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数据与资产管理部门资产实物数据的有效衔接,加强账账、账实、账卡核对,确保资产数据真实、完整、准确,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二)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具体目标

按照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固定资产各业务环节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如下:

1. 预算配置环节。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合理,配置依据可靠,符合国家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决策和审批符合程序规定,杜绝重复、盲目购建。

2. 资产购建环节。建立请购与审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购建过程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符合政府采购政策规定,杜绝违法违规等舞弊现象。

3. 验收登记环节。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资产符合使用要求。分类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及时确认固定资产购建成本。

4. 保管使用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管理,明确部门和人员的保管使用责任,经常检查并改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减少非正常损耗,做到高效节约。

5. 维修保养环节。开展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消除风险,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转,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6. 转移处置环节。规范固定资产转移和处置审批程序,避免产生法律纠纷。杜绝资产违法违规转移,防止有偿收入和资产残值收入流失。

7. 清查盘点环节。定期开展清查盘点,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或浪费。及时发现资产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查因追责弥补漏洞,维护资产安全和完整。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一)预算配置环节风险

在预算配置过程中,论证不充分,预算安排不合理,审批不规范,执行不严等,导致盲目扩建、重复购置或项目搁浅。配置标准不符合政策标准规定,导致办学资源浪费。

(二)资产购建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内部授权审批不完善,岗位分工不合理,导致采购过程不透明,廉政风险防控失效,滋生违法、违纪行为或遭受欺诈,给高校造成重大损失。

(三)验收登记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取得验收程序不规范,影响资产运行和使用。固定资产登记不完善,信息失真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造成高校资产信息不完整。

(四)保管使用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责任不明确,保管不善或操作不当导致毁坏或非正常损耗,长期闲置资产因毁损失去使用价值,造成办学资源浪费或安全事故。大型教学科研仪器的日常使用和保管,缺乏有效的实验操作和监督记录,造成责任不清,不能有效减少损失。高校内部相关部门未适时进行账实、账卡核对,造成资产流失,保管和使用责任无法追究。

(五)维修保养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保养计划未合理制定,不能按规定实施维修和保养,导致资产失修或维护过剩,不能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提高设备故障率,降低资产使用年限,引发固定资产使用安全风险。

(六)转移处置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内部调剂未履行审批手续,资产调转未能正确登记,导致资产流失。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或出售过程中,合同协议签订不规范,导致不必要的法律纠纷,造成收入流失和资产损失。处置资产评估不准确,处置方式不透明,导致资产处置收入流失。

(七)清查盘点环节风险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不完善,清查盘点工作组织不力,账实不符资产无法及时被发现,不能及时弥补管理漏洞造成损失。盘盈、盘亏资产未能及时报批处理,导致原因不能查清无法追究责任。

四、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策

(一)高校固定资产整体层面的控制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整体层面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岗位分工控制、归口管理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单据记录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等措施。

1. 岗位分工控制。高校固定资产业务涉及众多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高校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固定资产业务管理,明确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保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互相监督与制约。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不同部门和岗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必须明确,特别是预算审批、采购、验收、付款、会计记录,必须由不同部门和人员进行业务处理,仓库保管、出入库记录和会计核算,必须由不同岗位人员办理,做到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相互分离。

2. 归口管理控制。高校应完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实施归口管理。资产管理部门作为高校资产管理的归口部门和综合职能部门,负责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并组织实施,统筹资产购置计划,组织资产采购、验收、维护和入库登记,做好资产账卡管理、清查登记。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执行资产清查、产权界定、产权变动、资产评估,考核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转效益,办理资产调剂、转移处置等具体业务。

3. 授权审批控制。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的范围、方式和程序,规定审批人、经办人的权限、责任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固定资产业务中的重大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

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依据规定执行审批。经办人根据审批意见,负责具体办理。经办人发现审批人越权审批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报告。

4. 单据记录控制。高校在固定资产具体业务流程中,涉及的申请计划、预算批复、询价函、标书、合同协议、采购发票、出入库登记单、维修保养记录、记账凭证、清查盘点表、处置单等记录,作为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的重要痕迹,应视作重要档案保管。高校应充分发挥上述记录单据,对经济业务内容的反馈功能,保管好各类单据,未经授权严禁其他人员接触,防止单据被毁损、篡改或遗失。出入库单、处置单等应参照会计记账凭证管理模式,按年、月、日连续编号,严防记录篡改和丢失,确保资产业务记录数据真实、完整。

5. 信息系统控制。高校应按照资产管理信息化要求,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管理。高校可以借鉴校园信息化发展经验,结合学校实际,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WEB网络模式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操作手段,实现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参与管理。

为确保信息系统数据的操作安全,高校应合理设置操作人员权限和职责,保护好系统操作日志,做好数据安全备份。信息系统能提高固定资产业务管理效率,减少手工记录可能存在的误差,同时方便各部门随时查询资产数据,及时开展对账,查询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保管、使用、预计年限等关键信息。便于进行资产统计分析,对相互之间管理工作开展监督,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和共同控制。

(二)高校固定资产各业务环节的具体控制措施

高校应加强固定资产预算配置、购建、验收登记、保管使用、维修保养、转移处置和清查盘点等具体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

1. 预算管理控制。在固定资产预算安排过程中,高校内部部门应相互协调,充分沟通,按照“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原则加强预算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提出申请计划前应充分论证,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现有资产存量情况,对申请计划进行审核,避免重复和浪费,财务部门综合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确保投资决策科学合理。预算批复后,应严格执行预算,对于违反预算执行的情况,相关部门有权拒绝办理。预算执行过程中,因不可抗因素确需调整预算的,应按相关规定严格办理审批手续。

2. 资产购建控制。高校固定资产请购部门应提交完整的购建计划,经预算安排和审批后纳入采购流程。固定资产的购建应采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方式。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或符合政府采购标准的,应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流程办理采购事项。对于重大工程项目,高校应组织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由工程、审计、财务、投资、资产等专家参与项目论证,项目竣工决算后,应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审核并出具报告。

高校应建立合同审批制度,完善合同签订的业务流程,加强经济合同管理。资产购建环节是高校违法、违纪和舞弊行为的高发地,高校应配备高素质人员参与,必要时同一岗位可配备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参与,相互制约,互相监督。

3. 验收登记控制。固定资产验收工作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招标采购部门共同实施。对于外购固定资产,应对照合同协议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督促供应商按合同约定执行,涉及赔偿的应及时索赔。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验收工作,出具验收报告。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追究相关责任,责令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对于国家投入、接受捐赠或其他单位无偿划拨转入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验收手续。

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分配等手续,发放识别标签,以确保固定资产的身份有效识别。财会部门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固定资产实物账应按国家规定的资产标准分类代码进行分类、分户设置,详细记录资产相关信息。资产卡片信息应与使用部门适时共享,方便账实核对。资产卡片编号应保证唯一,作为固定资产的独特身份索引号,与财务部门会计数据建立有效链接,方便实物账和财务账的适时对接及核对。

4. 保管使用控制。高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制度,明确使用部门和人员的保管使用职责和权限。高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具体负责资产的日常保管和使用,对各类资产的使用实行岗位责任制,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核对资产台账,及时报告资产使用和变动情况。对于精密贵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或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固定资产,应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对于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组织岗位人员进行操作培训,防止因操作不当或失误导致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或造成毁损。

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各资产使用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的二级资产管理员岗位,加强使用单位对内部固定资产使用和变动情况的监督检查。使用部门应做好教学、科研仪器的教学、实验操作记录,明确使用责任,提高设备操作的严谨性。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考核,防止因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固定资产被盗、挪用和毁损。对于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有权予以调配,防止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资源浪费。

5. 维修保养控制。高校应对固定资产开展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并根据固定资产的运转现状、操作频率、使用周期、使用操作档案等信息,制定固定资产保养、维修计划。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申请计划后组织论证评估,确需保养、维修的纳入计划报批,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保养、维修经费。

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过程中应做好相关记录,作为固定资产的重要档案保管。固定资产出现毁损的,应开展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应追究责任,追偿索赔。对于固定资产大型维修或技术改造计划,应充分开展可行性论证,需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评估。固定资产大型维修或技术改造涉及资产增值应予以资本化的,应按会计制度要求做好相关账务处理。

6. 转移处置控制。高校发生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对外投资业务时,应组织可行性论证,并严格办理内部审批手续后报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加强固定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的合同协议管理,严格约定合同事宜。涉及产权变动的高校应及时办理产权变动手续。高校内部发生部门调整、职能划转、人员调动以及资产内部调剂等情况时,应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经审批后做好资产移交。资产管理部门应做好资产移交卡片信息的变更登记,详细记录移交资产名称、编号、时间、地点、人员等关键信息。

高校应完善报废、报损、出售、捐赠等固定资产处置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经内部审批后办理报批手续。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处置的固定资产,应组织必要的论证。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处置,应采取集体审批方式。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固定资产处置应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经中介机构评估后通过招投标、拍卖或协议转让方式处置。

7. 清查盘点控制。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核查资产管理部门资产明细账、财务部门资产总账、使用部门资产卡片账、固定资产实物等是否相符。对账账、账实不符情况应及时分析、查明原因,涉及责任的应予以追究,确保学校固定资产信息真实、完整。

清查盘点前,应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计划,组织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人员开展清查工作。明确清查人员的职责、权限和责任,确保清查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清查小组应根据清查结果编制固定资产盘点表,明确盘盈、盘亏情况,总结分析盘盈(亏)原因,提出解决意见并办理报批和后续账务处理手续。对于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闲置资产应办理内部调剂手续,避免闲置浪费。为提高资产清查效率效果,规模较大、固定资产数量较多的高校,可以根据需要按规定程序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进入学校开展清查盘点工作。

编辑:彭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