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会计毕业正文

风险管控视角下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措施优化研究

  • 投稿Smar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496次
  • 评分4
  • 40
  • 0

徐磐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财政部于2012 年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本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实施。高职院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推行并全面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极其必要的,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强化内部牵制,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要求。

一、高职院校内部财务管理中风险管控的必要性

(一)风险管控是现代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产物

财务风险管控是通过对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识别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使得风险主体能够以最低代价来保证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程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财务风险管控是紧紧围绕预算管理、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货币资金监控、实物资产管理、对外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重要工作环节,细致梳理财务风险点,设立必要的财务防范应急预案,以最小代价来换取学校最大利益保障,避免突发因素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潜在危机,确保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伴随高职院校审计工作的日渐频繁,风险管控对学校财务工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能促进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保证其执行的有效性,运用科学的管理来保障学校达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风险管控下的内控制度建设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财务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就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真实和全面的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产生的各个环节,从信息采集、数据记录,最终到归类总结,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与此同时,基于风险管控视角下的全面的内控制度,能够使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减少财务工作中的主观性与随意性,促进单位财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三)廉政风险防控形势倒逼财务风险管控机制的强化

近年来,高校腐败问题屡见报端,高校干部违法违纪案例多与单位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些现象本身不仅折射出干部个人作风问题,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高度重视高校腐败问题及其预防、治理等问题研究,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因此,从高校经济活动入手加强风险管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运用制衡机制堵塞经济活动管理中的漏洞,这与中纪委推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二、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点分析

(一)重“事后外部审计”,轻“事前内部控制”当前,国内许多高校内部管理模式通常采用二级管理运作模式,各二级学院(部)负责人在所在学院(部)拥有相当独立的自主管理权。但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各二级学院(部)负责人往往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的筹划发展,而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缺乏重视,更有甚者对计划财务部门推行的内部控制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其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配合完善校内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动力,对学校计划财务部门推行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漠不关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变通处理,影响财务内部控制质量。

(二)重“外部收入管理”,轻“内部资金控制”高职院校计划财务部门通常非常重视外部收入的收缴,对各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收入基本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而对于资金内部管控的相对缺乏,往往会导致学校出现资金安全风险、短缺风险和使用效率风险等各类支付风险,影响学校日常运营工作的开展。

(三)重“对外投资开拓”,轻“投资可行性分析”在对外投资策略选择过程中,在尚未建立起完善科学的研究体系的前提下,高校决策者缺乏对该决策投资风险和环境的理性分析,仅仅单方面关注投资项目给学校带来的收入,而忽视项目本身所付出的代价,所带来的结果经常是“赔本赚吆喝”。长期以往盲目的投资决策使得学校蒙受巨大损失,导致财务风险骤升,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合作办学、校办经济实体等各领域的投资。

(四)重“期初预算分配”,轻“期末绩效评价”

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资金的运用,对于高校来说,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最基本的管理方式就是预算,预算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无可厚非。这不论在业务部门、还是财务部门,不论在单位领导、还是在基层教工中都达成共识。而在现行高职院校预算体制中,财政在资金分配或高职院校在预算资金内部切块时,尚且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量,致使资金投入目的性不强或投入后创造效益不高。

三、财务内部控制措施优化策略

(一)建立起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调整的财务全程内控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计划财务部门自我剖析内控问题的能力尚且较弱且权威性不足,许多财务问题,如:未按规定提取学生奖贷基金、勤工助学基金;往来款项挂账较多、年限较长,未及时组织清理;工程未按规定公开招投标;科研经费财务报销审批不够严格,存在虚构业务活动套取经费问题等,成为高校历年审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而发现这些问题往往是通过上级审计部门的事后审计,财务内部控制几乎是缺位的。让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起一整套风险评估体系,并根据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定期对学校内部财务状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发挥财务内部控制自动预警功能,强调事件发展形势的事中监控,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发现问题的事后整改,以财务积极的对策和控制手段将财务管理中的一些不确定事件所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

(二)绘制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业务运行流程图

对高校业务层面的重点工作进行全方位梳理,按照日常财务工作过程,从控制目标、主要风险、关键控制环节、控制措施等方面着手绘制经济业务运行流程图,并对各流程节点进行适当说明,标明风险防控点。

以预算业务流程为例,大致可分为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内部细化调整、年度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绩效考评等七个环节,涉及计划财务部门、各二级学院(部)、其他业务部门等,其主要风险表现为:①预算编制过程短,时间紧张,准备不充分,可能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低。②计划财务部门与各二级学院(部)、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基建管理等经济活动脱节。③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可能导致预算约束不够。④单位内部预算指标分解批复不合理,肯能导致内部各部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影响部门职责的履行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⑤预算调整没有严格控制,导致预算预算约束力不足。⑥预算执行没有进行分析,没有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进度快慢无度。⑦评价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基于工作过程的经济业务运行流程图的绘制,清晰准确地反映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风险点,为进一步优化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提供导向支持。

(三)构建基于绩效考评体系下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对各项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进行审查、评价,并对被评价部门的内部控制以及实施情况做出客观评价,从而确定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可信赖程度,对其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最终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而绩效考评是预算管理模式改革过程中全新尝试,对于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资金使用效益都起到积极作用,它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高职院校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依据,将高校预算总目标划分为财务运作、成本控制、教学管理、校誉营销、质量控制、人力资源、改革创新等若干方面,并分别选取若干个关键绩效指标,对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报告等各环节进行绩效改造,对预算执行情况予以定量评价。将绩效考评与内部控制评价有机结合,可以从全校核心工作的绩效考评结果反馈校内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的完善性及合理性,也是进一步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

(四)引入内部监察、审计、监督等多层次、全方位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在面对风险的变异或耦合时,必须适度引入内部监察、审计、监督等控制方式。通过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审人员并确保其工作独立性,切实开展内部监察、审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由于内部监察、审计、监督与本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处于同一控制环境中,对本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情况熟悉。因此可以把内部财务控制作为一个专题审计项目,同时也可以将内部财务控制的各个环节作为审计对象进行单独审计,精确把握内部财务控制的薄弱环节或容易造成财务损失的风险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科学性的、连续性的跟踪审计监督,指导相关控制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不相容岗位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归口管理、预算管理、财产保护、会计稽核、单据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等一系列财务内部控制方法,发挥财务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转变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观念,系统地做好全过程、全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将内部控制管理切实贯穿于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部),贯穿于各财务工作环节,实现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整体提升,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