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波 丘永政 吴锦明 唐炜 张辉 郭得来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茂名市茂南区地方税收重点企业征管现状,总结了地方税收重点企业税收征管特征,分析影响茂名市茂南区地方税收重点企业税收征管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升茂名市重点企业地方税收征管质量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税收;重点企业;征管质量;研究
茂名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生产出口基地和广东省的能源基地。全市“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是“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享誉盛名,是“中国罗非鱼之都”。茂名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最为突出的“中国第一滩”旅游度假区,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
茂名地方税收最大的税源是石化加工,其支柱地位越来越明显,地方特色的“三高农业”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小,旅游服务业税收收入偏低。因此,培养和发展一批重点地方税收企业,对茂名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有重要的意义。
一、茂名市茂南区地方税收重点企业征管现状
地方税收重点企业,是指投资规模大,营业收入高、实现和缴纳税额占税收收入比重大,能够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比较大影响的企业。茂名市茂南区对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是地方税务局石化征税科和重点企业税收股两个部门共同管理,他们在征税中为茂名市茂南区地方税收征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经济发展不平衡,税源状况差异明显,重点企业判定模糊等等诸多原因,使茂名市茂南区重点企业及地方税收征管具有以下特点。
(一)地方税收重点企业规模不断增大,地方税收收入增长快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税收重点企业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本身的注册资金、资产、职工人数等各项指标和中小企业差距越来越大,企业实现的收入、利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重点企业税收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也有加大的趋势。
(二)地方税收重点企业类型较多,税源分布面广
茂名市茂南区重点企业不仅是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几乎涵盖建筑安装、房地产类、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烟草批发零售、移动电信服务等各个行业。从下表1 可以看出,2009-2011年按注册类型统计,石油及制品制造类、建筑安装和房地产类税收收入占在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65%、12.86%、9.62%,居前三位。其他类型的重点企业比较分散,税源分布面较广。
注:滨海新区包含茂南区,滨海新区的地方税收来源主要是茂南区。
(三)地方税收重点企业规模较大,内部结构复杂地方税收重点企业规模较大,有的跨地区、跨行业,以多种所有制度形式并存。企业内部生产、供应、销售机构庞大,组织、经营、管理复杂,并且融资与投资多,资金流动频繁,现金流复杂,尤其是跨国公司和公司集团,内部资金投向境内外,融资也从境内外机构筹资,有的重点企业还包括母公司、分支机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其他形式控股公司等,管理控制关系非常复杂。
(四)地方税收重点企业关联交易多,税源监控的难度大
重点税收企业关联单位众多,关联交易频繁。从关联企业的类型看,一般情况有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同一母公司下的子公司与子公司关联交易;特殊情况下也有公司与材料供应的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公司与其产品销售的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从关联交易的商品来看,既有房屋、设备等大型商品的关联交易,也有一般产品或劳务的关联交易;既有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又有资金的相互拆借和担保、有价证券的买卖等等,税源认定非常复杂。
(五)地方税收重点企业会计核算健全,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较高
地方税收重点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强,会计制度健全,财务核算规范,大多使用统一、规范的财务核算软件,集中核算程度较高。其中大型集团型企业,因内部机制复杂、相关信息量大、企业经营情况变动较大,又出现涉税环节多样、核算层次多、会计核算、纳税调整更加复杂的特征。财务管理人员一般学历较高,工作经验丰富,有的企业还针对税收工作专设办税机构,配备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硕士等人员,有的聘请税务专业人士,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较高。
(六)地方税收重点企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主要税源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企业按照实际缴纳“三税”总额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是税上税。从下表2 可以看出,①2009-2011 年城市维护建设税占地方税收总收入的53.74%,比例超过50%。说明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依赖于城市维护建设税。②2009-2011年营业税税收收入远远小于城市维护建设税,说明大部分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缴纳的税上税,也就表明茂南区增值税与消费税纳税金额很大,主要原因是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总量较多。
总之,重点企业在新时期所呈现出来涉税新特征,这必然给税务征管带来新要求。第一,由于税源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传统的税源管理理念以强烈的冲击;第二,企业户数的大量增加,分布的领域分散、规模的急剧膨胀和财务力量的不断增强,对税务基层组织建设和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严峻的考验;第三,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经济成分的重大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使税收成为各种利益和矛盾的焦点,征纳之间的税收博弈将在更广泛领域和更深层面进一步展开,税收管理的制度设计和策略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第四,企业组织体系的集团化趋势、关联交易的频繁出现,使税源的流动性、可变性和隐蔽性更强,税源监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强化重点企业税源管理已成为目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二、影响茂名市茂南区地方税收重点企业税收征管质量的因素分析
目前,影响税收重点企业发展和税收征管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征管机关和纳税人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征管单位对征收管理的理念存误区
在重点企业地方税收征收过程中,征管单位主观上主要存在有以下几方面思想误区或者偏差:
1.在主观上认识不够,没有高度重视,对“应收必收”的基本原则没有深入的理解,致使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工作落实不力;
2.在思想上对加强重点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征收监督管理工作不细致,致使工作出现漏洞;
3.片面的认为地方税收重点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申报纳税规范、全面,一般不会少缴税,以先入为主的思想,导致税收征管工作随意,管理弱化给少数纳税人以可乘之机;
4.对重点企业税源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对税源的内涵以及如何监管重点税源理解不深、研究不透。入库税收收入作为评判重点税收企业管理质量好坏唯一标准,这种传统的税收监督管理办法,目前已经不再适用,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待实现实质性的提升;
5.对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安于现状,满足于粗放式管理状态,工作停滞不前、难有起色。
(二)征管单位管理人员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重点企业税收管理人员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人才的匮乏和素质能力的欠缺严重制约了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深化。
1.从事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人员比例仍然偏低。相对较少的征收管理人员相承担了份额较大的税收管理工作,人少和事多矛盾较突出,制约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从事重点税源企业征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既懂法律、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又熟悉税收业务和计算机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相对较少;有的税收管理员缺乏必要的税务和财会专业知识,缺乏基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税收征管人员年龄结构、工作经历、知识结构互补性不强,与重点企业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重点企业税源管理机制的缺位
重点企业税收管理尚未建立起常态化的有效管理机制,而机制方面的缺陷正是导致管理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建立起重点企业税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就没有从源头上防范税源流失和征税过程中预警税源流失问题;如果对重点企业税收征管进行检查落实情况一系列的机制尚未建立,税源流失问题就没有从更本上得到抑制。
从税款的征收到入库过程中,企业纳税评估分析、税收征管经济性分析、税源监控管理和税务稽查和处罚等,一系列互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地方税务征管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估、激励、问责机制存在不足。导致某些征管责任难以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自我约束,未能有效激发税收征管人员内部潜能,不利于税收征管目标的实现。重点企业税源管理机制的缺位,也成为制约税收重点企业税收征管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征税机关和纳税人之外的环境,对于重点企业税收征管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1.有的重点企业属于招商引资时引进的集团型企业,引进之初,相关机构承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使税务机关征税时处于两难的境地,同时也增加了重点税收征管的难度。
2.国税与地税两个税务系统相互独立,各自按照自己的征管权限、征管税种和征管方式进行征税。对同一重点企业税源的相同涉税信息要分别采集信息,纳税情况进行各自评判,有时候出现的结果相差较大。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
3.公共信息共享方面还不够完善。在《税收征管法》中有规定,工商、金融等部门在税收征管方面有责任和义务,相互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但在基层实际工作中运行还不够理想,信息共享程度低,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4.在社会方面,良好的协税护税配套机制的建立尚需要时日,公民的纳税意识还不够强,偷逃税会受到大众鄙视和社会舆论谴责的社会氛围还未全面形成。
三、提升地方税收重点企业征管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征管人员素质,重视税务征管人才建设人才是决定税收征收的基础动力,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工作具有税源规模大,税源分布领域广,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关联交易多等特殊性,征管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对征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为了做好税务征管工作,征管单位要重视税务征管的人才建设,可以利用本单位内部培养和从外部引进方法提高队伍专业水平。目前,针对征管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分发挥现有征管人员的作用。可将重点企业分成不同类型,依照依法、求实、高效、规范的原则对税源管理机构也做些适当调整,属于同区域内的重点企业及其主要关联企业尽可能集中管理,节省人力。
其次,优化现有人才资源配置。将现有人员,组成若干个由几人组成的专项税务研究团队,各团队从重点税源企业特点或者从税种中,选择本队研究的项目。再将这些研究团队人员,根据重点税源企业大小,充实到基础税源管理中去,其人员的配置以能够适应管理户数和管理岗位的需要和发挥人才优势为原则。在配备税收征管人员时,需要考虑年龄大小、工作经历、业务操作、专业水平、计算机知识等客观条件,形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管理能力,为重点税源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最后,提高重点税源管理队伍素质。直接从外部引进懂税务、精通会计、熟悉计算机和外语的人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但最根本的方式还是内部培养,内部培养的主要方式是大力开展税源管理应用技术培训,采取案例式、教学式、竞赛式等多种形式,重点培训税务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处理、纳税评估、计算机应用、税务系统操作和重点税源管理的方法、技巧,及法律方面的业务知识,并注意经常检查督促,不断提高税收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明确划分标准,科学界定重点税收企业管理对象
为了解决重点税收企业范围模糊问题,就必须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界定辖区内重点税收企业管理范围。一是数量标准,也就是当企业的经营规模、纳税总额、营业收入、职工人数达到某一数量、金额后,就必须纳入重点税收企业的管理范围;二是对于某些企业虽然没有达到相关的数量标准,但是对未来地方税收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也可以纳入重点税收企业进行管理,同样享受到诸多优质的税收服务。
(三)设置专门的专业化重点税源管理机构
随着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和核算的集约化、复杂化,掌握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涉税需求已成为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所占的比重大、监管难等情况,税务部门应科学设置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机构,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把具有综合素质高、掌握全面的税收业务知识、专业税收政策和信息化管理技能的复合型年轻税务干部配置到重点税源管理部门,组成重点税源企业专业管理团队,专门探索和研究重点税源专业管理和服务方式、方法,负责实施重点税源的风险内控管理、纳税服务、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专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加大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管理和服务的力度,提高征管质效,有效促进重点税源的纳税遵从,减少税收流失。
(四)创新征管手段,提升对重点企业税源管理水平
积极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一是结合本区域特色,对各类重点税源实行“专业、专类、专人”管理,突出税源管理的针对性;二是构建“塔式”重点税源管理模式。如:对茂南区的重点税源企业实行阶梯式监控,形成区局、分局、税收管理员和前台征管人员四级“塔式”管理,将重点税源层层管好,做到应收尽收,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
(五)建立信息一体化系统,促进信息的多方共享
1.建立重点企业税收征管信息一体化系统。目前,我国设有多级税收管理部门,每一级管理机构都有管理、立法、财政空间,财税部门的设置也比较灵活,每级政府的税务部门又分成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由此税务信息的管理就会有一定的障碍。为了使税务信息能共享,应在国家税务总局的税务系统中设立一个信息处理中心,各个地方的国家税局和地方税务局设服务信息站,各个信息站将每天接收的数据都要统一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集中统一使用所有的信息。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软件不兼容、数据不统一、不共享等问题。
2.明确重点企业信息的获取范围。建立重点企业税收征管信息一体化系统后,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的信息项目进行信息录入。在重点企业信息采集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既要全面采集相关信息,又要确定采集重点;②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先以静态信息为基础,注重收集能全面反映重点税源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生产流程、财务核算等历史数据信息。在基本的信息收集之后,再以采集动态信息为主,及时采集企业物流和资金流信息,产品及原材料库存信息、关联交易信息,上下游企业间的产业链信息,最新的财务会计信息等;③基本和辅助相结合,基本的信息采集后,还需要关注其他辅助信息,如:有关行业指标,有关媒体上公布的与重点企业有关的信息等;④税务与其他相关结合,税源信息既包括重点税源企业履行纳税义务、办理涉税事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信息,税务机关对企业稽查信息,也包含来自于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税源信息电子档案,对同一纳税人税源信息实施集中存储、集约化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灵活、制度化的重点税源企业分户式税源管理档案,实现税源管理信息资料的高度共享。
3.重点企业税收信息一体化系统与企业信用度相结合,提高重点企业纳税人社会信用。当然,信息化只是提高重点企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管理好坏,最根本、最基础的还是重点企业纳税人诚信纳税的程度。通过税收信息一体化,可促使重点税源企业自觉的提高企业信用。
(六)建立监控指标预警机制,强化数据信息分析应用
在建立和完善信息一体化系统,促进信息的多方共享的基础上,需要对于重点税源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运用分析结果来指导和提升税务征管工作水平。
首先,建立一套重点税源税收分析制度。在宏观分析和基础性分析的基础上,从纵向发展趋势分析,如出现突然的税收减少或者增加,应及时查找分析出现异常原因;从横向比较分析,与同行业平均税收缴纳水平或者与纳税情况较好的企业进行比较,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发现税收征管方面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其次,建立税源监控指标预警机制。对不同类型和特点的重点税源企业分别确定不同的税源分析内容和标准,建立重点税源企业指标预警值,定期与同行业、同区域相应的指标比较,如相关指标出现比较大的波动,系统会出现“红字”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分析调查异常发生的原因,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再次,利用税收信息一体化系统,进行税收收入的预测分析。依托相关的数据信息和非数据信息,税收信息和非税收信息,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大量重点税源企业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为基础,科学预测重点企业未来某个时期内税收实现及缴纳情况,并动态预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变动轨迹和税收发展趋势。
最后,完善数据信息分析方法。借助于信息一体化系统,综合运用因素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揭示税源管理发展规律,评判检验税收征管水平,促进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持续改善。
(七)倡导优质高效纳税服务,提高纳税人遵从意识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倡导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充分考虑重点企业纳税需要,可以提高纳税人遵从意识,有效提升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质量。
1.通过纳税服务增加纳税人的公平感,可以提高税收遵从程度。有效的纳税服务可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是毋庸置疑的。公平感由三个维度构成: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它不是绝对的公平。从税收征管角度,纳税人认为他们能控制决策的过程(如可以提出自己的证据,有机会表述自己的意见),他们的公平感就会增加;若纳税人能参与税法的制定,能充分表述自己的意见,或者税法制定的过程透明、公平,纳税人会觉得程序公平,从而表现出更多的纳税遵从行为。互动公平,关注的是执行程序中人际处理方式的重要性。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税务人员礼貌执法,及时并以恰当的方式把税收信息传递给纳税人,会增加纳税人的互动公平感,从而正向引导其税收遵从行为。若纳税人对政府税收使用情况拥有知情权、监督权等,不仅会增加纳税人的信息公平感,还会增加其程序公平感。在征纳关系中,公平感越强,遵从度越高。从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的角度,纳税服务的目标是通过最短的时间、最简便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径,为纳税人依法纳税创造便利的条件,使纳税人透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提高对税务部门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自愿遵从税法,自觉履行纳税义务,促进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
2.降低重点企业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提高重点企业税收遵从度。税务行政过程既是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过程,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纳税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纳税人奉行纳税费用的高低以及奉行纳税费用分配的公平程度,进而影响征税效率。优质的税收信息咨询服务可以帮助重点企业纳税人节省搜集必要的涉税信息的时间成本和非劳务成本;纳税技能服务和纳税环境服务则可以降低重点企业纳税人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优质的社会中介服务则可以直接降低重点企业纳税人的货币成本,以及如果他自己办税所可能产生的机会成本。纳税服务虽然增加了征税的成本,但却是降低税收遵从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促进重点企业税收遵从,使税收遵从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税务部门的纳税服务不能仅强调对大型企业进行个性化服务,而应充分认识到重点企业纳税人十分需要税务部门提供综合的、全面的纳税服务,这也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税收征管中特别重视纳税服务的原因。
(八)部门协调配合,创建社会各界共同协税、护税的良好环境
重点企业税收征收管理活动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做好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工作必须依靠有关部门及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协助,形成以税务部门专业管理为主导,社会各界协税护税为重要补充的模式,创建税收征管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一,要求加强银行、工商管理、海关、公安、检察院、法院、质量监督、房产等各有关部门对征管机关的协调配合。
第二,规范税务代理制度,制定《税务代理法》,对税务代理人员的资格认定、职责、权利与义务、业务范围及规程、报酬的收取和标准、惩处办法等做出详细的规定。开展规范的税务代理,通过对重点企业纳建帐健制、代理纳税申报、纳税审查等工作,掌握了重点企业纳税人有关信息的,强化了对其监督和制约,营造一个较完善的税收环境。与财务人员相比,税务代理人员对税收专业知识了解的更全面、更透彻,无形中也对税务机关起到了监督制约作用,维护了重点企业纳税人权益,有利于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工作的完善。
第三,大力开展纳税评估。首先,将源头控制与税收分析相结合,准确掌握纳税人的税源情况;其次,运用指标分析、模型分析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最后,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检查之间的互动机制,形成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有利于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的良性循环。
基金项目:
本文系茂名市地方税收研究会项目“提升地方税收重点企业征管质量问题研究--以茂名市茂南区地方税收重点企业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SYJ2013091。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亚民.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中国税务,2011年第五期.p24-26.
[2]胡建民.我国税收征管问题研究.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3]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第一课题组.税收政策研究.税务研究.2007.04 p29-38王琨.税收遵从成本———影响纳税遵从的重要因素探讨.《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4]何伟.论我国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生产力研究,2009年23期.
[5]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第一课题组,安体富,石恩祥,孙亚,任强,王春雷.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7(04).
[6]王燕.论自主创新战略下财税激励政策的构建与完善[J].财会研究,2010(01).
[7]孙园.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激励政策探讨[J].税务研究,2009(12).
[8]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税务研究,2010(02).
[9]周开君.论纳税服务质量及其优化路径[J].税务研究,2010.12.
[10]张炜,王诚明.纳税服务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视角[J].税务研究,2010.12.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省茂名市地方税收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