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喆
摘要:2014 年7 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的意见,加快了市民化进程,然而在市民化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影响其顺利发展,如何解决这些历史和现实的问题成为推进城镇化市民化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农民工市民化遭遇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对此项研究提供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镇化;市民化;进城农民
引言
2014 年3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确定我国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计划在2020 年达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的目标。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的意见》。《意见》将工作的重点直指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城乡二元结构,可见市民化问题不只是城镇化过程中我们遭遇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当前我国城镇化问题中首要和核心的问题。
一、农民工市民化遭遇的主要问题
(一)户籍门槛难以逾越
今年7 月国务院提出了户籍改革的方案,但很多现实的问题仍然难以在一时间解决。例如,尽管500 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施行的积分落户制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也希望留在城市,但短时间内他们依然无法像市民一样享有保障和医疗。还有的城市借机提高门槛条件,对于文化程度有限的农民工群体而言,想要达到条件非常困难。因此,破除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迈进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二)就业束缚难以破除
农民进入城市首先要考虑的必然是生计问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首先要“就业带动”,但是进城农民就业确实很难。首先,普遍偏低的文化程度。据2012 年检测数据监测显示,我国农民工中,文盲率占1.5%,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74.8%。在科技发日新月异的今天,需要大量培训才能获工作可能性的农民工自然竞争力不足,又或者只能在建筑业和制造业终端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靠劳动力换取较低的收入。其次,生活成本巨大。同样是收入较低的工作,市民可以通过稳定的住房和保障等条件来缓解,而对于农民工而言就只能是独自承担。再次,面临的竞争较为激烈。农民工不只要与一般市民竞争,还要面对每年超过600 万的高校毕业生,形势越发恶劣。
(三)购房租房压力巨大
居住因素也是农民工大范围流动的影响因素之一。土地城镇化造就了高房价,进城农民收入微薄根本无力承担。调查表明,2013年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2609元,而2013 年12 月排在全国房价第50 位的长春均价也达到了7033元,以农民工的收入难以在城市定居生活。
(四)教育机会难以均等
相较市民而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成为一大难题。他们的子女往往分为两类,其一,成为留守儿童,继续在农村接受较低水平的教育,而且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发育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二,随父母进城,由于不具有户籍资格不能接受正常的学龄教育,因此极易造成其在生活中面临安全无保、学业失助、品行失调等成长风险和隐患。另外,即使获得平等教育的资格,由于收入等因素农民工子女也难以融入城市教育体系。
(五)保障体系难以到位
享有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是市民优于进城农民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大量农民工涌入东部发达地区,使东部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基本保障体系不仅难以消化进城农民的保障需求,甚至本城市民的保障需求也难以保证。这样下去不只是进城农民难以获得市民的待遇,即使获得了保障体系也不能满足其享有应有的保障。
二、推进市民化进程的对策
(一)进一步融合户籍区分
现有户籍制度已经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阻碍,因此逐步放开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人口过多涌向东部发达省份和上海、北京等发展较好的城市,城市负担过重,所以,逐步放开成为唯一选择。进一步融合户籍区分需要从两个方面重手:其一,尽量剥离与户籍管理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措施,如住房、医疗等。将这些措施纳入社会单项管理,以公民身份作为统一标准,使农民工享有与市民平等的获得机会。其二,在中小城镇开辟针对农民工的政策特殊区域,方便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发展,再逐步放开与城市其他区域联通限制,使农民能够真正融入中小城市,这样也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到中小城市,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二)设定针对性就业政策
针对农民工应当加大就业导向和就业扶持。首先,应当建立全面的就业培训机制。使农民工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从业基本技能。其次,以用工市场管理为基本方式要求用工单位承担一定的农民工就业。以此保证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可能性。再次,建立一定的就业保障机制。帮助农民工建立统一的组织,在政府的管理和指导下通过劳动维权,劳动激励等机制形成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良性发展。
(三)降低居住成本
目前,很多城市土地城镇化优于人口城镇化,形成了很多半荒废的开发区。可以从进城农民的需求出发,由政府牵头,在这些区域建立少量的生活岛,并针对性提供交通线路,这样一方面能够缓解城市中心区压力,也达到了一定的开发目的,同时会降低进城农民的居住成本。
(四)教育成本倾斜
应当开辟教育专项扶植农民工子女教育,从校舍和师资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同时设定一定的名额保证升入城市正常学校教育。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工看到了通过努力实现市民化的可能性。目前由于生源的减少,很多小中教育开始合并,原有校舍改做他用不在少数,具备了开辟农民工专有校舍的物质条件,政策上可以规定农民工教育为新入师资必备经历,以此来保证农民工的师资配备,运行成本可以由政府和农民工共同承担。
(五)设定特殊保障机制
政府应当从农民工的整体需求出发制定针对性的保障机制来缓解城市保障系统的压力。首先,在原则上坚持社保与商保共同推进。其次,通过开辟快速通道保证其获得。再次,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排除不法经营者不为农民工参保的可能性,尤其是从业危险较高的行业。最后,引导社会力量加入进城农民的保障,壮大保障力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志明.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4(8).
[2]王守智.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羁绊与创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4(6).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