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措施)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50例。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重症监护室、CT室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儿抢救中优化儿科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使患儿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抢救效果;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展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急诊科室救治患儿的数量明显增多,然而医疗资源比较有限,在抢救患儿期间各种不良因素比较复杂,所以会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患儿的抢救被延误,降低抢救效果[1,2]。在急诊患儿救治过程中,程序化、科学化的抢救流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护理工作中逐渐应用流程优化,通过排查存在于急诊科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予以监督、改进和完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效果[3]。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措施)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50例。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7.26±2.13)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87±2.1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进入儿科急诊科的<14岁的急危重症患儿;(2)患儿临床资料完整;(3)患儿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由产房转入的出生1天内的新生儿;(2)进入儿科急诊心脏已停止的各类患儿。
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即在急诊接诊患儿以后,护理人员需要迅速开展各项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护理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例如监测血压、心电图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1)护理人员优化处理。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专业的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保证护理效果。(2)严格消毒、检查急诊科室的抢救药品和设备,保证可以正常使用。(3)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熟练的抢救技能,定期培训护理人员,定期进行针对性的急救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4)完善并优化急诊抢救流程,强化考核管理。抢救组组长必须在抢救现场全权负责,及时掌握患儿的基本信息,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将患儿送至抢救室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第一时间开通静脉通路,给予患儿吸氧治疗。(5)建立绿色通道,各项急诊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流程和规范。详细记录各项护理事项,不断优化护理记录的方法和格式,缩短记录的时间。(6)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解释和安抚,介绍自己的相关身份和各项护理操作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提高护理效果[6]。
观察指标:(1)抢救成功率;(2)不良反应(患儿因素:各项检验结果不及时、窒息、外伤、高度紧张、哭闹。社会因素:家长不信任、不满意、不配合、闹事、拒绝付款、急诊环境嘈杂等);(3)转运时间;(4)运用SAS、SDS评分评定不良情绪;(5)参照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4%(47/5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8.00%(39/50),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P<0.0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儿转运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室、重症监护室、CT室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转运时间比较(±s,min)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s,分)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讨论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作用下,显著增强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对医院急诊科护理水平的要求。然而,医院资源存在有限性,在抢救患儿期间受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会阻碍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治疗效果[4,5]。为保证患儿急诊救治的水平,需要深入研究更为程序化、科学化、流程化的抢救流程。
本文通过探究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转运时间较短,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表明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措施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目的为通过准确、快速分析患儿的病情,从护理流程重构上对护理服务链进行优化,使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合理性及科学性得到提升和改进,保证抢救效率和抢救质量[6]。急症护理流程优化能够使抢救时间缩短,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儿获得救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以护理程序为基础,能够使护理工作的条理性不断增强,获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在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中,通过全面分析患儿的病情状况,制定规范化的急诊流程和措施,衔接好各个护理环节,使急诊护理管理时间缩短,提高急诊护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除此之外,急诊科通过定期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主要从急诊护理责任制、急救技能、急诊护理专业知识等方面出发,促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有效提高,强化护患沟通,减轻患儿及家属的不良情绪,为抢救患儿创造条件,进而改善患儿的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在急诊患儿抢救中优化儿科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使患儿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华英.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儿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 18(9):94-95.
[2]张翠翠.流程管理与对患者进行分层在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中的有效性分析[J] .健康之友,2020,1:50.
[3]刘翠.分析儿科急诊患儿抢救中对护理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9):15-16.
[4]刘有素探究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儿抢救效率的影响[J].健女性,2021,(16):201.
[5]姜鹏凡,石彩晓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临床处理流程及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8):47-50.
[6]刘燕,薛莹莹,刘梦思等优化急救护理在儿科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