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儿科医学正文

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7-12
  • 阅读量79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分析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CPAP方式、NIPPV方式)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0191-202012月收治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60例,随机分为A组(HFNC)、B组(CPAP)、C组(NIPPV),各20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水平、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OI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NC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理想,能够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与氧合指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 经鼻导管高流量 无创正压通气 氧合指数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发生是新生儿最普遍的危急疾病,给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导致患儿死亡[1]。机械通气是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常用的治疗方法,以无创正压通气(CPAP方式、NIPPV方式)治疗与经鼻导管高流量吸氧(HFNC)为主,皆具一定成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的病情进展,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HFNC理念逐渐被临床医师广泛接受,但临床关于无创正压通气与HFNC的文献资料比较少,存在一定争议。鉴于此,20191-202012月收治到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60例,总结HFNCCPAPNIPPV的方法,试探讨其对患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1-202012月收治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男11例,女9例;日龄018 d,平均(8.50±1.50)dB组男9例,女11例;日龄019 d,平均(8.52±1.53)dC组男10例,女10例;日龄020 d,平均(8.53±0.52)d。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青紫;(2)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 O2)50 mm Hg,动脉血氧二氧化碳分压(Pa CO2)50 mm Hg,血氧饱和度(SaO2)<85%

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畸形、肺出血或者需要紧急气管插管。

方法:⑴A组开展HFNC治疗:通过空氧混合装置,氧流量设在28 L/min,吸入氧浓度(Fi O2)初始浓度设为0.30.6 L/min,根据血气分析及Sa O2水平及时调整Fi O2和流量,确保血氧饱和度>90%。等患儿病情好转,Fi O2<0.3 L/min或流量<4 L/min时,方可停止HFNC治疗。⑵B组实施CPAP治疗:(1)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压力设置在46 cm H2O,氧流量设置在812 L/min(2)根据病情、血气调节呼吸机参数,当Fi O2>0.6Pa CO2>60 mm HgSa O2<90%Pa O2<50 mm Hg时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若病情好转则逐渐调低参数直至撤机。⑶C组展开NIPPV治疗:呼吸机选择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调整参数:吸气峰压设为1622 cm H2O,PEEP设为46 cm H2O,呼气时间设为0.30.5 min,R设为2040/min。根据病情、血气调节呼吸机参数,当吸气峰压>22cm H2O,R>40/minFi O2>0.6 L/minPa CO2>60 mm HgSa O2<90%Pa O2<50 mm Hg时,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等到病情好转后降低参数直到撤机。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水平与氧合指数(OI):抽取动脉血2 m L,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Pa O2OI水平,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2)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仔细记录鼻黏膜损伤、气胸、胃肠穿孔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例数。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三组患儿血气指标水平与氧合指数比较:A组治疗后Pa O2OI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属于临床危重症,主要是由于上下呼吸道的阻塞、肺部实质性病变以及呼吸泵的功能失常,肺部气体交换无效性增加,导致机体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3]。急性呼吸衰竭不仅会引发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会发生心律紊乱、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促使患儿正常发育[4]

目前临床对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重点是尽快解除患儿的呼吸困难情况,恢复患儿的机体循环供氧[5]。无创正压通气是常用方法,是指无需气管插管或切开,使用正压呼吸机通过鼻塞、口鼻面罩或全面罩等方式进行辅助通气,可减少呼吸做功和改善气体交换,进而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症状[6]CPAPNIPPV是无创正压通气常用的两种方式,其中CPAP可显著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7]。但是,CPAPNIPPV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精确控制氧浓度,也不能调节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使得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8]HFNC属于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其通过加温湿化氧气来为患儿提供高浓度的氧气,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增强患儿的耐受性[9]。同时,HFNC能够为患儿提供高流量气体和精准的氧浓度,进而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改善患儿的预后[10]。本研究结果说明,对于无创正压通气,HFNC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HFNC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与氧合指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玺,朱革珍,李冬梅,.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9):24-26.

[2]郭妍.PS联合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疗法或CPAP疗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6):35-36.

[3]李文丽.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与CPAP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5):36-38.

[4]喻聪,陈丽萍,陶莉.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院,2018,18(12):76-79.

[5]周敏,华玲玲,薛艳,.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10):985-987.

[6]李文英,乔爱琴.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分析[J].饮食保健,2020,7(6):41-42.

[7]谈定玉,徐艳,王云云,.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正压通气间歇期应用的探索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8):1046-1052.

[8]郑增鑫,吴时光,张建华,.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0):64-67.

[9]宋文奇,王娜.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5):73-76.

[10]刘卫帮.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氧疗治疗早产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甘肃医药,2019,38(2):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