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儿科医学正文

50例幼儿急性肠套叠诊诒、护理分析与体会

  • 投稿Wall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179次
  • 评分4
  • 56
  • 0

孙弘毅

(河南省通许县中医院影像科河南通许475400)

【摘要】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治及护理。方法:对50例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结果:经非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47例,2例发生穿孔进行手术治疗,1例患儿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复位成功率为94%。结论:①肠套叠诊断除临床表现外,首选诊断性空气灌肠。②根据患儿的病程时间长短及一般情况好坏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③X线下做空气灌肠安全无损伤,复位清晰,直观可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47-01

婴幼儿肠套叠是指婴幼儿某一段肠管及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肠梗阻。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发病年龄以4个月~11个月的婴幼儿最为常见,尤其以春季发病率较高。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了50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均在X线下做空气灌肠复位,收到良好的医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病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的3个半月,1岁内患儿占48例,2岁~2.5岁2例。发病时间45例在24小时内,3例48小时,1例超过了72小时。症状与体征以阵发哭闹47例,呕吐(46例),血便(40例),腹部肿块(35例)为主要表现。有腹泻及发热史者(15例),3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而一般情况较严重者有腹膜刺激征。

1.2诊断。临床表现: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由于婴幼儿尚不会诉说,故常表现为一阵阵哭闹不安、屈膝缩腹、双臂乱舞或用手抓按腹部、面色苍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小儿安静入睡,间歇10~20分钟左右,以上症状又反复发作。可疑病例可作诊断性空气灌肠或B超确诊。

1.3方法。本组50例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无肠坏死征象。采用仪器为北京万东500毫安X光机,广州产遥控灌肠整复仪和美国GE公司Rtfio超声诊断议。所有病例做全腹部超声扫描检查,超声诊断为肠套叠者,再行空气灌肠再整复。患儿有明显脱水、酸中毒及腹胀严重者采取手术治疗。复位前先清洁灌肠,尽量减少肠内粪便,以利于复位时的操作及复位后的病情观察。患儿取仰卧位,经肛门插入导尿管并在气囊内注入空气20~30ml,防止空气灌肠时导尿管脱出肛门。连接空气压力灌肠机,在X线透视监控下逐渐提高灌肠压力,并稳定在60~90mmHg,使空气到达肠套叠头部,进行套叠复位,并在腹部进行适当压力按摩。对一些难以复位的可重复2~3次,最大压力控制在120mmHg以内为好。

1.4结果:本组病例治愈出院。其中47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4.3%。其中复套叠3例经再次空气灌肠成功,3例复位失败转手术治疗成功复位。

2护理

2.1安抚情绪,配合治疗。由于患儿突然发病,出现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出汗、烦躁、拒食、血便等(是婴幼儿肠套叠的特征),患儿家属特别紧张、恐慌和无助,我们医护人员要向患儿家属讲解病情特点,稳定患儿家属的情绪,消除患儿家属的恐慌心理,耐心讲解空气灌肠的目的、特点及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和复位后效果。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属于介入放射学的范畴,术前准备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及术中配合是诊疗成功的关键。因此,患儿家属的配合尤为重要,要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对患儿进行及时安抚,全力配合医护人员,确保空气灌肠顺利完成。

2.2复位后护理及宣教。⑴由于患儿前期多次哭闹大量消耗体力,整复后的患儿会迅速入睡,在镇静尚未清醒前可取去枕平卧位,醒后一般情况良好则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体位。⑵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呼吸、体温、睡眠及大便情况,注意腹胀及排气情况,告知正常与异常的区别。整复后由于肠道血液循环改善,肠内毒素吸收,大部分患儿短时间会出现高热,除每4小时监测患儿体温外,嘱家属观察患儿皮温变化,异常时及时告知。⑶严密观察肠套叠复位后表现,若患儿面色红润,安静入睡,腹部扪诊原有肿块不再触及。口服活性炭,6-8小时后观察排出黑色炭末大便,即证明肠道已经通畅。⑷灌肠复位后需禁饮食6-12小时。⑸使用静脉输液,加强支持治疗,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必要时输入抗生素预防感染,减轻肠壁水肿。

3讨论

3.1肠套叠发病的特点。本病好发年龄以4~18个月多见,男孩发病率较女孩发病率显著增高。

3.2肠套叠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专家认为可能与小儿饮食改变、腹泻、肠炎、全身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肠蠕动功能紊乱有关。因为肠蠕动功能紊乱,产生了不规则的肠蠕动,极易使肠管的一段套入另一段,形成肠套叠。

3.3治疗。非手术治疗适应症:病程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好无明显腹胀,无腹膜刺激征。手术治疗适应征:有腹胀,腹膜刺激征,精神萎靡,嗜睡,高热,腹部肿块固定于中上或左侧腹,偏大且硬而深,排出鲜红色身水及粘冻样大便,X线见“弹簧征”者,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者,全身情况较差者。

3.4临床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有些患儿因在内外科治疗时间较长,后因病情加重,一般情况较差时才入院确诊为肠套叠,已失去空气灌肠复位的最佳时机。因此,特别对于一些基层医院儿产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手术率,减少并发症。

3.4.1出院指导:婴幼儿肠套叠复位后有2%-4%的重复发生率,为了减少婴幼儿肠套叠发生率及预防复发,应注意婴幼尽可能实行母乳喂养,易消化吸收。正确添加辅食,科学喂养。特别是肥胖食欲较好时,避免多种食物对肠道的刺激。提高患儿的抵抗力避免腹泻和饭后剧烈运动,如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参见于中华外科学

[2]中华儿科学

[3]齐齐哈尔医学报《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临床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