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儿科医学正文

儿科支气管镜技术的麻醉方法研究

  • 投稿猪小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93次
  • 评分4
  • 72
  • 0

韩 静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太原 03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于儿科支气管镜技术当中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取150例行支气管镜的患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5例,麻醉药物均采用利多卡因,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气囊压缩喷雾麻醉,研究组采用雾化吸入麻醉,将两组患儿麻醉时的配合度以及麻醉效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对照组采用气囊压缩喷雾麻醉的75例患儿配合度为57.33%,研究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麻醉的75例患儿配合度为9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方面,对照组麻醉效果优秀为60%,良好为25.33%,较差为15%,研究组麻醉效果优秀为93%,良好为5%,较差为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行支气管镜技术当中应用更为优秀的雾化吸入式麻醉,能够减少侵入性导管对患儿产生的不适感,提高麻醉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剂量准确、配合度较高等优势,在儿科支气管镜当中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儿科;支气管镜;麻醉方法;氧气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 R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097-02

纤维支气管镜适用于儿科呼吸道疾病的检查与诊治,随着日益广泛的应用,对于术中麻醉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成功的麻醉操作为手术是否顺利的重要因素。目前各个医疗机构当中在儿科支气管镜技术当中运用的麻醉方式各不相同,本次研究选取150例行支气管镜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对患儿最为适宜的麻醉方法,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5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77例,女73例,年龄范围在5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8±3)岁。平均将1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两组患儿从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麻醉前准备 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30min对两组患儿肌肉注射0.02g/kg的阿托品以及0.3g/kg的地西泮,并在术前10 min静脉入壶0.1mg/kg咪达唑仑,以此起到镇静、减少呼吸道内分泌物以及诱导麻醉的作用[1]。

1.2.2 麻醉用药及方法 选用2%浓度的利多卡因作为局部麻醉用药,研究组75例患儿于术前15 min左右将0.1~0.2 mL/kg的利多卡因通过雾化器吸入,氧气流量控制在4~6L/min之间,并指导患儿进行深呼吸,使麻醉药物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喉部及支气管处;对照组75例患儿于术前15 min左右采用气囊压缩器对喉头与鼻腔进行喷雾,每次3~4下,2~3min后再次重复,共重复3次[2]。

1.3 术后观察

在支气管镜操作完成后,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临床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是否出现了发热、咳血以及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监测时间要持续半小时左右,期间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并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给予氧气或吸痰器等辅助支持。

1.4 配合评价

以患儿意识清醒,在支气管镜检查前、中期无哭闹以及逃避用药等表现为配合,反之为不配合。

1.5 麻醉效果评价

优秀:患儿麻醉中无任何不适感,无烦躁、哭闹等不配合表现,术中如血氧、血压、呼吸等指标平稳无异常,术中无需进行麻醉维持;

良好:患儿麻醉中不适感较轻,无明显的烦躁、哭闹等不配合表现,术中如血氧、血压、呼吸等指标较为平稳,术中无需进行麻醉维持;

较差:患儿麻醉中不适感较为严重,烦躁、哭闹等不配合表现较为显著,术中如血氧、血压、呼吸等指标有较大波动,术中需要给药进行麻醉维持。

麻醉有效率=优秀+良好/总有效率×100%。

1.6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通过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后均无过敏反应,麻醉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顺利完成麻醉操作。

2.1 两组患儿麻醉配合度比较

对照组75例患儿采用气囊压缩喷雾麻醉,43例配合(57.33%),32例不配合(42.67%);研究组75例患儿采用氧气雾化吸入麻醉,72例配合(96%),3例不配合(4%)。两组患儿在麻醉配合度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比较

对照组75例患儿的麻醉效果45例为优秀(60%),19例为良好(25.33%),11例为较差(14.67%),麻醉总有效率为85.33%;研究组75例患儿的麻醉效果69例为优秀(92%),4例为良好(5.33%),2例为较差(2.67%),麻醉总有效率为97.33%。两组患儿在麻醉效果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支气管镜在儿科当中的临床应用也日趋广泛,这种检查方式对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都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指导。在常规的检查麻醉方面,通常采用的方式为气囊压缩喷雾麻醉,但是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这种麻醉方式在儿科支气管镜的局部麻醉应用当中的缺点较多,例如药物雾化颗粒较大,在患儿咽喉部黏膜处沉积不均匀;传播范围有限,很难到达声门以下;难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麻醉后易发生呕吐、恶心、局部刺激过度等不良反应。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呼吸道疾病治疗方法,开发出氧气雾化吸入进行麻醉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上述缺点,并减少医源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

在麻醉类型选择方面,分为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种,各自具有独特性与单一性优点。全身麻醉虽然能避免患儿的不配合,能够使患儿保持在安静状态,也会对支气管镜操作带来便利。但是全身麻醉会对患儿的呼吸与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使得术中与术后对患儿的呼吸管理增加了难度,术后恢复速度也较为缓慢,且必须在手术室内操作,费用较高[3]。

局部麻醉能够避免全身麻醉所产生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术中与术后的呼吸管理较为简便,可随时进行操作,也不完全依靠麻醉师的参与。但是由于在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当中,患儿处在半清醒状态,易产生恐惧心理与不配合的情况出现,会对支气管镜操作造成影响。因此本次研究当中选用咪达唑仑在术前10min静脉入壶,对患儿起到镇静、抗焦虑以及催眠的作用,使患儿在检查过程当中的不适与痛苦大大减轻。

本次研究当中采用两种麻醉方法,即气囊压缩喷雾麻醉以及氧气雾化吸入麻醉,麻醉药物选用利多卡因,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较配合麻醉操作,麻醉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后发现:氧气雾化吸入麻醉方法与普通的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相同,不会对患儿造成任何痛苦与不适感,能够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麻醉药物可通过呼吸的方式由鼻腔或口腔将雾化药物吸入,能够有效减少对咽喉部位产生的刺激,避免造成呕吐、恶心或局麻药误吞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几率。另外,氧气雾化吸入麻醉法对于麻醉药物的剂量控制更为精确,能够将药物分解成为直径范围在1-5μm左右的微粒,直接作用于各级支气管黏膜并形成沉积,可对气道充分麻醉,减少支气管镜术中的痛苦,与气囊喷雾麻醉法相比,临床麻醉效果显著。

优秀的麻醉效果是保证儿科呼吸道疾病当中支气管镜检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本次研究当中采用利多卡因通过氧气雾化吸入的麻醉方法,配合度达到了96%,麻醉总有效率达到了97.33%,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及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波,黄开明,黄文洁.纤维支气管镜对儿童反复传奇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价值[J].北方药学,2013,4(1):256-257.

[2]陈志敏.儿科纤维支气管镜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7):1236-1238.

[3] 姜文青.两种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效果的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7(20):159-161.

(收稿日期:201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