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儿科医学正文

儿科门诊600例手足口病患儿用药疗效的评价

  • 投稿布衣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333次
  • 评分4
  • 96
  • 0

葛绍华 黄荣彬 张 艳 闵印长

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儿科,福建建瓯 353100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600例手足口病患儿用药情况,并对用药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治疗的6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疗效观察比较两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及转为重症病例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转重症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安全性上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儿科门诊;手足口病;用药;疗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c)-0102-02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传染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幼龄儿童,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在重症患儿中有较高的死亡率。因而如果科学合理用药,一直是医学届十分关注的问题。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对用药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认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患儿600例为分析对象,600例患儿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临床诊断病例标准,根据用药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0例,男200例,女100例;对照组300例,男210例,女90例。治疗组年龄1~9岁,平均年龄(4.5±1.1)岁;对照组年龄1~9岁,平均年龄(4.5±2.1)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剂量按体重5~10 mg/kg·d,最高剂量不超过250 mg,肌肉注射1~2次/d或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控制滴数20~40滴/min,1次/d,5 d为1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剂量按体重10~15 mg/kg·d,分2~3次口服或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静脉滴注,1次/d,5 d为1个疗程。

1.3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7. 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关键值P<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转为重症病例上的比较

两组患儿通过不同药物的治疗,转为重症病例上的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治疗组转为重症病例20例,转重症率为6.7%,对照组转为重症病例50例,转重症率为16.7%,治疗组在转重症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4,P<0.05)。这些转为重症病患者通过治疗均治愈全部出院。

3 讨论

对于门诊治疗手足口病的普通病例,研究表明合理的用药对治疗这种疾病是有益的。赵萍[2]研究治疗90例手足口患儿,结果发现此病的发病高峰在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的几个月份,加紧这几个月的防护对身体免疫力差的儿童具有一定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儿童的发病率要高于成人。甘巧蓉[3]等人研究了126例手足口患儿,通过研究发现3岁以下儿童占的比例最高,为76. 19%。白春桃[4]研究了460例手足口病患儿,结果与该研究结果不同。这些研究注重临床表现,对临床用药情况分析较少。手足口病患儿的用药研究是比较重要的课题,对正确治疗这种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喜炎平注射液为穿心莲提取液,含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的作用。可用于手足口病中医分型属湿热郁蒸证普通病例及毒热动风证重症病例的中医治疗[5-6]。利巴韦林为核苷类化合物,通过抑制磷酸次嘌呤核苷脱氢酶阻碍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进一步阻止DNA和RNA病毒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利巴韦林体外试验证实有抑制肠病毒71复制和部分灭活病毒作用[7]。为了解上述两药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对儿科门诊60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和利巴韦林两种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手足口疾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两者在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症状缓解时间上的比较,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明显短于使用利巴韦林,尤其在转为重症病例的例数方面,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后,转为重症病例为20例(6.7%),但使用利巴韦林的治疗后,转为重症病例为50例(16.7%),这就说明采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能将患儿在正常的治疗时间范围内将患儿治愈,对于那些来院就诊比较晚的患儿,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期,就有可能转为重症患者。因此对这种疾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在不良反应上,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8]。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S].北京:国家卫生部,2010.

[2] 赵萍.90例门诊手足口病患者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2014(3):135-136.

[3] 甘巧蓉, 郑玲, 李艳珍, 等. 12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2):44-46.

[4] 白春桃.460例小儿手足口病用药分析[J]. 临床医学,2013,33(4):101-103.

[5] 秦新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42-143.

[6] 谢新宝, 曾玫, 俞蕙, 等.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2):73-76.

[7] 丁剑波, 张佳莹, 田一梅, 等.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Meta 分析[J]. 环球中医药,2013,6(8):585-588.

[8] 李余良, 孙熠, 王喜鹊. 2012年该院手足口病用药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6):648-649.

(收稿日期: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