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4例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配合俯卧位通气时间、血气指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俯卧位通气时间为(20.67±0.92)h,长于对照组的(10.89±0.87)h,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PaCO2、PaO2、PaO2/Fi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延长配合俯卧位通气时间,改善患者氧合,提高其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集束化护理;心理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以改善低氧血症、纠正缺氧症状为主[1]。现今,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应用十分普遍的辅助方式。然而,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治疗中,非常容易引起压疮等并发症,使护理工作难度明显增大[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基于循证理论对某些难治性疾病进行干预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3]。心理干预是一种有效调节负面情绪的干预模式,对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4例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集束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4例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例。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0.12±3.28)岁;病程2~13 d,平均病程(6.96±2.14)d;体温36~38℃,平均体温(36.93±0.44)℃;学历水平:本科3例,专科2例,高中6例,初中4例,小学及以下2例。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0.09±3.37)岁;病程2~14 d,平均病程(6.89±2.11)d;体温36~38℃,平均体温(36.91±0.42)℃;学历水平:本科4例,专科3例,高中5例,初中4例,小学及以下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
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无沟通障碍,意识清晰;(3)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疾病。(2)伴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3)伴有老年痴呆。(4)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对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体征及病情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并给予患者日常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操作过程、非计划拔管危害、配合要点等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认知程度。在进行俯卧位通气前2 h,停止营养支持,妥善固定通气管路,叮嘱患者积极配合。为了维持患者镇静状态,必要时应严格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之后予以吸痰处理。此外,在俯卧位通气中,为了保证呼吸机有序运行,应定时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检查,并密切观察导管连接状况,以免脱落。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定期消毒。
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集束化护理:(1)组建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组成护理小组,组织其学习有关集束化护理的知识,并进行专业考核,以此确保护理措施得以全面落实。(2)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全面、规范的知识宣教,详细介绍疾病知识、防治措施、护理内容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掌握有关注意事项,增强自我管理能力。(3)体位护理。事先备好翻身用品,且适当调整各种导管,并进行妥善固定,每2 h更换1次体位,同时对患者头面部、肢体位置进行适时调整,以免关节受压或过度伸展,预防压疮。(4)呼吸道护理。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顺畅。在俯卧位通气之后,患者气道湿化难度有所增大,进而也就增大了吸痰操作难度,需要加强药物湿化,促进排痰。(5)高流量吸氧护理。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予以严密观察,在吸氧0.5 h后适当调整吸氧浓度等参数,以免出现吸氧不足或者吸氧过度的情况。
(2)心理干预:(1)发病初期干预。在此阶段,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相关疾病知识,获取患者的信任,告知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对病情转归的影响,以此获取患者的配合。(2)病情进展阶段心理护理。在病情进展阶段,患者经常反复发热,此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并讲述一些励志故事,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与患者交谈一些其感兴趣的话题,播放舒缓的音乐、幽默的视频,进一步调节患者负面情绪。(3)好转阶段心理护理。此时患者病情较为稳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嘱咐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后续治疗与护理,以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恢复阶段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说明相关注意事项,讲解诱导疾病复发的因素、防治措施等,嘱咐患者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配合俯卧位通气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利用血气分析仪对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进行检测。(3)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估,分值0~100分,≥90分评定为非常满意,60~89分评定为比较满意,<60分评定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喉损伤、气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配合俯卧位通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配合俯卧位通气时间为(20.67±0.92)h,长于对照组的(10.89±0.87)h,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Pa CO2、Pa O2、Pa O2/Fi 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 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 O2、Pa O2/Fi O2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俯卧位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辅助方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4]。在俯卧位通气治疗中,通过增大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运动方式及位置,加快分泌物引流,改善通气血流灌注状况,缓解肺压迫,调节胸壁顺应性,以此达到改善低氧血症的目的。然而,在俯卧位通气治疗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非常普遍,主要是在医护人员不知情的时候患者自行拔管,或者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固定不妥善导致管道脱落[5]。为此,在俯卧位通气治疗中,一定要加强护理措施的应用,以此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临床策略,也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临床中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干预计划,并确保干预计划得以全面落实,以此获取良好的临床效果[6,7]。此外,加之心理干预的实施,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让不太愿意配合俯卧位通气的患者,转变想法,主动配合临床操作,同时让患者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治疗[8,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 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 O2、Pa O2/Fi O2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郭东玲[10]的报道结果非常接近,详细数据如下:观察组干预后Pa CO2为(88.72±4.27)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a O2、Pa O2/Fi O2分别为(42.22±8.68)mm Hg、(368.88±28.87),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究其原因为,通过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情绪变化,从而给予个性化护理服务,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结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延长配合俯卧位通气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氧合,提高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潘晶.护理干预在俯卧位通气对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8(19):218.
[2]汤德智,李玲.早期集束化护理对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高危因素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8): 1496-1499.
[3]刘淑婵,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肺部感染并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552-554.
[4]张杨,田竟,胡明楠,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0,28(12):171-173.
[5]邓玉香,丘友谊.重症监护室早期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20,10(22):120-122.
[6]卢智娇。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俯卧位通气下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6):318-319.
[7]周建珍,张传来,郑秋兰.集束化护理对减少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9): 1028-1031.
[8]吴燕南.集束化气道管理策略在1例ARDS行俯卧位通气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9):2422-2423.
[9]林菁,陈巧玲,吴薇,等。集束化护理在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5):2557-2559.
[10]郭东玲.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