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活动性疼痛评估量表(FAS)在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妇科收治的85例择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疼痛评估量表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数字疼痛评估量表(NR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应镇痛干预;观察组则采用活动性疼痛评估量表(F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应镇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自评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程度,术后24 h内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次数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疼痛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自评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次数均多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最剧烈程度、疼痛最轻程度、疼痛对有效咳嗽的影响程度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中重度疼痛频繁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疼痛评估量表在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程度,降低疼痛对有效咳嗽、睡眠的影响,可促进患者在术后早日康复。
关键词:开腹手术;活动性疼痛评估量表;疼痛管理;应用价值;
有研究表明,我国约有58.27%的患者经历过中重度疼痛,且有80%的患者表示镇痛不足,术后活动性疼痛未获得充分评估以及干预可能对术后疼痛管理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对活动性疼痛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训练的开展,不仅能有效预防肺炎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且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然而,目前尚且缺乏疼痛的客观评估工具,临床主要是以数字疼痛评估量表(NRS)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主观评估工具完成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难以对患者活动性疼痛进行全面评估,且会导致医务工作者忽视对活动性疼痛的评估[2]。因此,建立一种可靠的活动性疼痛客观评估工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活动性疼痛评估量表(FAS)在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术后疼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妇科收治的85例择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疼痛评估量表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4.11±10.8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8例,高中或中专11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4例;体质量指数19~31 kg/m²,平均体质量指数(23.59±3.22)kg/m²;职业状态:在职15例,退休4例,农民15例,其他9例;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2例,卵巢囊肿10例,宫颈病变10例,其他11例。观察组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3.82±10.7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7例,高中或中专12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3例;体质量指数(BMI)19~31 kg/m²,平均体质量指数(23.52±3.19)kg/m²;职业状态:在职14例,退休3例,农民15例,其他10例;疾病类型:子宫肌瘤10例,卵巢囊肿12例,宫颈病变8例,其他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悉审核并批准。
纳入标准:(1)所有入组对象均于医院妇科择期行开腹手术治疗。(2)均为成年女性。(3)病情支持深呼吸、咳嗽以及翻身等活动者。(4)均可正常交流沟通,且能完成相关调查/评估。(5)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意识模糊或智力障碍者。(2)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3)有药物、酒精依赖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NR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应镇痛干预:术后24 h内每隔6 h进行1次NRS评估。若NRS≤3分,仅实施聆听音乐、深呼吸以及与人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即可。NRS≥4分时,则根据患者所需实施自控式镇痛泵干预,15 min后若NRS仍≥4分,则遵医嘱予以非甾体类止痛药干预,保证NRS≤4分。
观察组则采用F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应镇痛干预:(1)健康宣教。术前每周一至周五的14:00通过多媒体为患者详细讲解术后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估方式以及疼痛评估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掌握按压镇痛泵的正确方式。(2)疼痛评估。患者术后返回监护室,实施常规多功能心电监护,予以中流量吸氧2 h,不限制体位,由责任护士每隔6 h进行一次疼痛评估,且在患者主诉疼痛时可增加疼痛评估次数。疼痛评估过程中,由责任护士同时借助NRS以及FAS评估分别完成静息性疼痛以及活动性疼痛的评估,且在患者主诉疼痛时,增加评估次数。首先实施NRS评估,告知患者尝试进行有效咳嗽、床上翻身以及下床行走等活动。随后在患者活动过程中,参照FAS评级标准,明确其活动完成情况,并按照活动受疼痛影响情况予以评级。(3)干预。NRS≤7且FAS为Ⅲ级时,由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其播放音乐等转移注意力,并根据其情况增加镇痛泵按压次数,且在30~60 min后再次评估。NRS>7且FAS为Ⅲ级或FAS为Ⅳ级时,由责任护士及时反馈给医生,适当调整镇痛策略,如予以盐酸曲马朵以及帕瑞昔布钠注射镇痛等。(4)再评估及再干预。控制疼痛目标为NRS≤4以及FAS≤Ⅲ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自评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程度。术后24 h内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次数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疼痛管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指标包括下述5项:(1)术后24 h内疼痛最剧烈程度,以0~10评分法进行自评,疼痛程度和评分呈正相关。(2)术后24 h内疼痛最轻程度,以0~10评分法进行自评,疼痛程度和评分呈正相关。(3)中重度疼痛频繁程度,以0~5评分法进行自评,1代表一直,2代表频繁,3代表经常,4代表偶尔,5代表从不。(4)疼痛对有效咳嗽的影响程度,以0~10评分法进行自评,影响程度和评分呈正相关。(5)疼痛对睡眠的影响程度,以0~10评分法进行自评,影响程度和评分呈正相关[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24 h自评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自评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评分均低 于对照组 , 组间比较 ,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 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4 h自评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次数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次数均多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次数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最剧烈程度、疼痛最轻程度、疼痛对有效咳嗽的影响程度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中重度疼痛频繁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术后疼痛主要是机体对手术引起的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属于一种急性疼痛,包括静息性疼痛以及活动性疼痛两类[4]。前者主要是指术后静息不动时存在的疼痛,后者则是指术后因活动导致的疼痛。术后疼痛管理即指针对术后疼痛控制全过程实施组织、计划、协调以及控制,其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涉及疼痛评估、镇痛干预、病情监测、不良反应处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多个环节[5]。其中疼痛评估是开展优质疼痛管理的首要步骤,相关研究报道表明,疼痛评估的不准确可能会对疼痛管理质量造成负性影响。既往传统的疼痛评估方式均为主观评估,难以反映患者术后活动性疼痛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7]。FAS则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疼痛评估的一种客观评价工具,可有效弥补主观评估工具的不足,在术后活动性疼痛的评估中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自评静息性及活动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FAS在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究其原因,活动性疼痛的评估可以更为及时、全面以及客观地了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从而指导医护人员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控制措施,进一步达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的目的。同时,观察组的疼痛控制目标为FAS≤Ⅲ级,且NRS评分≤4分,而对照组疼痛控制目标仅为NRS评分≤4分。观察组的疼痛控制目标明显更为具体、全面。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次数均多于对照组,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观察组干预方式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分析原因,活动性疼痛的评估有助于减轻疼痛,促进术后相关功能活动的开展,继而促进肠道蠕动,实现肠道功能的尽快恢复[8,9]。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最剧烈程度、疼痛最轻程度、疼痛对有效咳嗽的影响程度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中重度疼痛频繁评分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研究干预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活动性疼痛的缓解,且功能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研究干预方式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活动性疼痛情况,早期准确识别疼痛,并为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镇痛干预,如物理镇痛、药物镇痛等,实现了预防性超前多模式镇痛,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而且可减少患者因疼痛引发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10]。
综上所述,FAS应用于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效果较佳,有助于疼痛的缓解,并减轻疼痛对有效咳嗽、睡眠造成的影响,对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静,童莺歌,刘玉平,等.活动性疼痛评估方法在加速康复外科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8):937-940.
[2]唐娟,赵凤娟,李秋琴,等.老年巨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8,33(18):29-32.
[3]朱可艳,杨豪俊.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干预在老年巨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4):2961-2964.
[4]胡少华,范引光,陆姚,等,多模式镇痛对胃肠肿瘤开腹手术病人活动性疼痛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 ,23(8):625-629.
[5]童莺歌,成燕,刘冬华,等.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5,30(6):15-18.
[6]夏荣荣,冯敏,单世涵.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的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 2019,32(10):1455-1457.
[7]周利娟,张岚。运用主客观结合评估法评价胸外科术后患者活动性疼痛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9,22(8):994-998.
[8]傅红波,杨海敏.活动性疼痛评估在妇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21 ,36(7):1494-1497.
[9]吴康顺,于卫华,戈倩,等.活动性疼痛评估在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23(33):4241-4246.
[10]陈佳佳,童莺歌,刘苗苗,等.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 ,26(14):1821-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