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对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取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轻度残疾率及重度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能够进一步提升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 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 常规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近期预后
后遗症是脑梗死患者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1]。研究指出,给予脑梗死患者系统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于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既往临床所用的常规康复护理以护士为主,脑梗死患者处于被动接受,使其缺乏足够的参与积极性而导致康复效果不佳。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是充分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以及患者实际情况所实施的一种康复护理策略[3]。将其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是否可以促使其获益最大化尚需临床研究证实,故本次研究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对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9~70岁,平均(58.40±3.45)岁;起病时间1.5~20.0 h,平均(5.64±1.26)h;临床分型:全前循环梗死31例、部分前循环梗死14例、后循环梗死5例。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7~70岁,平均(58.33±3.57)岁;起病时间1.0~20.0 h,平均(5.60±1.30)h;临床分型:全前循环梗死30例、部分前循环梗死15例、后循环梗死5例。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2)首次发病且起病时间≤24 h;(3)病情稳定,具备一定活动能力;(4)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植物生存状态;(2)近6个月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3)肾功能不全失代偿、心肺功能障碍;(4)已经出现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预期无法完成6个月的康复护理。
方法:两组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康复护理。⑴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由责任护士按照科室制定的脑梗死康复护理常规执行康复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个人卫生指导、用药指导、康复锻炼等。⑵观察组采取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1)心理康复护理:否认期时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分析病情,告知目前拥有的有利条件,借助支持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增强患者适应性行为。抑郁期时对于认知功能损伤较为严重的患者重点关注并反复讲解康复方案内容,邀请家属参与护理并予以心理支持。被动依赖期由责任护士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促使患者不适应行为去习惯化,产生全新的适应行为。适应期责任护士和家属予以患者持续不间断的鼓励,继续按照正确的方式康复锻炼,力争恢复最佳功能状态。(2)阶段性功能康复:a.急性期:处于急性期时由责任护士及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开展床上被动及主动锻炼,促进肌力恢复。具备一定活动能力后引导患者主动开展肢体和关节的康复锻炼并加入精细动作,逐一完成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部、膝部、肩部、脚踝的抗痉挛训练、坐立位转换-立位三级平衡训练。b.恢复期:包括手、脚、腿、腰、嘴和脑等运动锻炼方法,责任护士逐一传授给患者及家属,敦促患者循序渐进的训练,患者家属从旁协助及监督,运动强度及时间根据患者实际而定。c.后遗症期:在后遗症期康复锻炼以后遗症的对症康复、日常活动能力、户外锻炼为主,各个并发症的康复锻炼方案由康复治疗师拟定,责任护士落实。叮嘱患者利用患侧肢体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如洗漱、梳头、上下楼梯等。户外锻炼以散步为主,纠正患者错误步态,每天坚持不懈练习以过渡至拄拐仗独立进行,最终实现不借助外力自行散步。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及近期预后。(1)利用NIHSS测定,总分为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2)利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测定,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3)近期预后利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具体评分标准如下:5分为恢复良好、4分为轻度残疾、3分为重度残疾、2分为植物生存、1分为死亡。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护理前NIHSS、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轻度残疾率及重度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预后比较[n(%)]
讨论
脑梗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脑部病变之一,为脑组织血供障碍所致[5]。随着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技术的广泛应用,脑梗死死亡率大幅降低[6]。然而,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于起苹等研究证实[7],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均较护理前降低,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升高,并且组间比较提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NIHSS、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护理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所得结果与已有研究相吻合,但与之不同的是本次研究还探讨了两组患者近期预后差异,结果表明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更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原因在于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则是围绕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充分贯彻了“以患者微服务中心”的工作原则,患者接受及认可程度更高[8]。
综上所述,分阶段个体化康复干预策略能够进一步提升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吴国艳,龙燕,马丽,等.康复专科护理训练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7):1619-1620.
[2]王坤,李雅薇,王玉龙.早期下肢重复性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8):949-953.
[3]王立娟,张立晓.基于个体化的分阶段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7):3219-3222.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5] Noma K,Higashi Y.Cilostazol for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8,19(15):1719-1726.
[6]傅娜.早期康复训练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7):1604-1605.
[7]于起苹,魏佳丽,刘长英.分阶段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9,27(1):48-51.
[8]孙洪燕.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