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综合医学正文

患儿机械通气撤机过程运用氨茶碱的疗效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9-29
  • 阅读量43次
  • 评分0

新生儿发生呼吸衰竭时应用呼吸机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存活率、降低致残率,但是长期进行机械通气又增加患儿发生感染和并发症的几率,因此如何能够安全、有效的撤离呼吸机、恢复患儿自主呼吸一直是临床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撤机过程中应用氨茶碱,有效提高撤机成功率,效果明显,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住院、出现急性呼吸衰竭[1]并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新生儿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5例,胎龄28-42周,体重1000-4000g,患儿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皮肤青紫、血气异常等,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症状无改善,排除早产超低体重儿、颅内出血、肺出血、先天性心脏病等。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原发病、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即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在积极治疗基础病的情况下,均给予保暖、补充液体、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经气管插管接Christina小儿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时间为18h-72h,通气模式为压力控制模式,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通气参数。撤机时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撤机后经CPAP、鼻导管吸氧至停止吸氧,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联合应用,根据体重首次剂量为4-6mg/kg,1h内滴注完毕,于撤机前2h应用,随后以2-3mg/kg.次的剂量维持,1h内滴注完毕,每次间隔8-12h至停止吸氧。


1.3机械通气及撤机指征[2]:吸入氧浓度(FiO2)为0.6时,PaO2<50mmHg和(或)PaCO2>50mmHg,或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儿即可采用机械通气;当患儿原发病好转、自主呼吸恢复、耐受吸痰、在低通气条件下也能维持血气正常时可以考虑撤去呼吸机。


1.4评定指标及观察指标:显效:撤机后24h未出现呼吸窘迫;有效:72h内未出现呼吸窘迫或病情反复,经面罩吸氧好转;无效:72h后仍有呼吸窘迫、需重新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撤机成功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撤机时间、住院天数、撤机后血气分析、撤机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1.5统计学处理方法:此次所记录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13.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取t检验,利用(x珋±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显效例和撤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效患儿则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比较:经过呼吸机治疗,两组患儿PaO2和PaCO2均有很大改善,治疗组更为明显且撤机时间、心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讨论


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能够使患儿平稳度过呼吸衰竭期,恢复自主呼吸,减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的脏器损伤,为抢救患儿生命争取时间。但长期的机械通气增加感染、气瘘几率,出现并发症,同时撤机不当也易造成病情反复或抢救失败,甚至危及患儿生命[3],而及时、安全、有效的撤机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呼吸衰竭复发及并发症、增加撤机成功率。


新生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低O2和CO2潴留的敏感性较低,同时肺泡通气量较小,当原发病引起的呼吸负荷增加时,肺组织不能有效代偿,容易发生呼吸衰竭[4,5]。氨茶碱是临床常用的解痉平喘药物,能够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增加中枢对CO2的敏感性,提高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气,增强患儿自主呼吸,于静脉滴注后2h血药浓度达峰值,在患儿机械通气撤机时联合应用氨茶碱能够有效发挥上述作用,在撤机前解除呼吸机痉挛,扩张气道,提高肺通气量和残气量,同时提高患儿呼吸机强度和神经中枢对O2和CO2的敏感性,启动自主呼吸,使患儿由呼吸机辅助的机械通气平稳过渡到自主呼吸,避免撤机过程中再次发生呼吸衰竭及撤机失败。由于氨茶碱起效慢、有效血药浓度和中毒浓度较接近的特点,用药过程中给予首次剂量和维持剂量联合的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中治疗组在撤机时联合应用氨茶碱,显效患儿及撤机成功率明显多于直接撤机的对照组,无效患儿明显减少,且PaO2升高和PaCO2降低明显,保持体内正常氧合,并发症也相应减少,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肯定了氨茶碱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