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综合医学正文

住院精神病患者灵性问题与需求调查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009次
  • 评分4
  • 27
  • 0

吴启姣 谭丽芬 胡小娟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对灵性护理的需求。方法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资深护士对3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灵性评估指引和灵性需求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84%。研究发现有77.8%(196/252)的患者出现灵性问题的征兆,其中28.5%感到没有支持,23.8%感到孤独及被遗弃,23.8%憎恨自己或他人等。91.3%(230/252)的患者有明确的灵性需求,主要包括:84.9%需要医护人员关注,65.1%需要配偶、子女及父母支持,27.7%需要表达愤怒及怀疑等。结论大多数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灵性问题,并具有灵性需求,灵性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 灵性需求 问卷调查

住院精神病患者远离家庭、远离社会,在享有高质量医疗护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远离亲人的孤独、脱离社会的彷徨等诸多心理问题,也将由此触及人类心智的更深层面——灵性。迄今为止,对于何为灵性,概念并未完全明确与统一,但它可以赋予人类生命目的与意义、引导人类价值取向并帮助人类自我超越的功能作用则得到人们较为一致的认同,可将之视为人生命的力量、人存在的本质及活力[1]。因此,毫无疑问地任何人都应有其相应的灵性需求,而任何疾病患者则由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价值需求等的不尽完美而需要求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为疾病患者提供灵性护理则成为广大医护工作者尤其是护理工作者的又一要务。当今的整体护理虽然强调生理、心理、社会、灵性4 个层面的整合,但国内更以护理过程的形式与技术的完美为重,对患者的灵性照护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关注尚未步入佳境[2]。目前,对于灵性护理意义的探索多见于对癌症晚期患者及癫痫等慢性病患者的研究[3-4],鲜见对精神病患者灵性护理的研究报道。精神病患者有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其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而明显的异常,建立在心理、情感之上的灵性自然更有缺陷,其灵性需求理当更受重视。为此,我们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灵性需求进行问卷调查,而为进一步提高对精神病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0年5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符合CCMD-3关于各种类型精神病的诊断标准[5];能够顺畅进行人际交流。排除标准: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病患者。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诊疗资料由住院病案获取。研究项目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调查方法设计要求最终纳入分析病例252例,包括男150例,女102例;年龄14~78岁,平均(37±10)岁;其中: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32例(12.7%),10~20年的患者33例(13.1%),1~9年的患者50例(19.8%),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137例(54.4%);临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98例(78.6%)、抑郁症12例(4.8%)、躁狂症24例(9.5%)、双相障碍18例(7.1%)。在宗教信仰口头调查列项中,42例患者(16.7%)表示自己信仰宗教。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设计依据灵性概念内涵,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精神病患者群体特点,参照Christina Puchaiski研制的FICA 灵性测量表[6],自行设计调查意问卷。问卷内容分为灵性问题和灵性需求两大部分,灵性问题涉及感到孤独及被遗弃、表示不被他人理解、质问这苦难的意义、表示没有支持、憎恨自己或他人、表示生存没有意义、表示对前路感到彷徨、与他人隔离而情绪极度低落、没有盼望的感觉等9个主题,灵性需求则包括以下7个方面:需要配偶、子女及父母支持;需要医护人员关注;需要了解受苦的意义、目的和指望;需要表达愤怒及怀疑;需要感恩;需要付出爱及服侍别人;需要支持以面对丧失。

1.2.2调查方法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资深护士一对一地在患者心境平静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程序包括:向被调查患者介绍调查目的,说明调查的匿名性与资料的保密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统一指导语给患者讲解问卷的填写方法,由患者当场填写问卷,对于无能力自主填写者由护士代填;对不完全回复调查内容者不予强制补充回答,但作无效问卷处理;鉴于灵性与宗教的关系,对患者是否有宗教信仰以简单的口头交流方式进行并予以记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84%。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调查患者各种灵性问题及灵性需求的出现频数与频率(%),描述性分析精神病患者的灵性问题及灵性需求特点。

2结果

在252例被调查的精神病患者中,196例患者存在灵性问题(占77.8%),230例患者表示有灵性需求(占91.3%),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而引起知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智能等障碍的一类慢性疾病,因常有心理状态异常产生的各种各样精神症状,导致在求学、婚姻、就业等诸多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住院精神病患者更是因为病情一般较为严重而长期“困居”精神科病房,远离家人、脱离社会,其灵性层面的缺失不言而喻。本调查研究发现有灵性问题征兆的住院精神病患者高达77.8%,即说明在精神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灵性缺位问题。由表1可以看到有近1/3的患者“表示没有支持”位居灵性问题第一,约1/4的患者“感到孤独及被遗弃” 位居灵性问题第二,即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社会、家庭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远未达到理想状态。有研究结果[7]表明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本人的生活质量,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家庭关爱对精神病患者的重要性。位居灵性问题第三的“憎恨自己或他人”等灵性问题或许主要源自患者的情感障碍,但本问卷调查是在患者处于平静的心态时进行,我们认为这些灵性问题出现的症结在于与患者缺乏持之以恒的良好交流。

不难理解有灵性问题存在必然会产生灵性需求,但从住院精神病患者灵性需求看,竟有近85%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关注”,在强调形式完美、技术精湛的整体护理模式的今天似乎让人难以释怀。这固然与精神病患者所表现的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等病理因素有关,但笔者也与业内学者有如下同感:目前的整体护理仍然主要针对身体的需要、心理的安抚和社交的调适,而对身-心-社-灵互动的“全人”需求的灵性层面所涉不深[8]。对“需要配偶、子女及父母支持”为什么居于患者灵性需求第二位,大家也许深感困惑:家人至少长期为其承担家庭责任并背负医药费用,这不是最大的支持吗?但人们不得不正视如下问题:患者家人在承担家庭与经济责任的同时,又有多少时间与精力陪伴患者并与之心灵互通?笔直者认为:除了“需要感恩”、“需要付出爱及服侍别人”等灵性需求源自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其它灵性需求则是出自患者对医院、家庭、社会灵性照护的渴望,对精神病患者的良好灵性照护值得深入探究。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只有多维度、多角度提升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方能更好地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9]。

当然,我们的调查还显稚嫩,分析也很粗浅,但愿能达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吴沛霞,武芮竹.灵性照护:整体护理应有的知能[J].中国实用护理理杂志,2012,28(S):206-207.

[2]符林秋,郑连娣.实施温馨工程将整体护理引向深入[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11):843-846.

[3]VILALTA A, VALLS J, PORTA J, et al. Evaluation of spiritual need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in a palliative care unit[J].J Palliat Med,2014,17(5):592-600.

[4]郭巧容,卢清朗,陈瑞珍.癫痫患者灵性需求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3):117.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BORNEMAN T, FERREII B, PUCHAISKI C M. Evuiation of the FICA Tooi for Spirituai Assessment[J].J Pain Symptom Manage,2010,40(2):163-173.

[7]谢素青,刘艳萍,欧阳小芬,等.实施同期限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4):94-97.

[8]黄金月,杨笑明.脑卒中患者整体护理中灵性需求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0):27-30.

[9]朱转娥.新入职护士对精神科护理知识认知情况调查[J].现代医院,2014,14(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