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医学护理综合医学正文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 投稿yuda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034次
  • 评分4
  • 85
  • 0

袁善斌 吴永花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与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将78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38例以及心律失常组40例,另选取4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BNP水平及其与心功能指标及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力失常组和心房颤动组患者BNP、ESV、EDV显著上升,而EF水平显著下降(p<0.05)。心房颤动组BNP、ESV、EDV分别为(1815.47±362.54)pg/L、(19.84±2.53)%、(62.41±16.75)%,均显著高于心律失常组(p<0.05)。心房颤动组EF为(23.85±8.58)%,显著低于心律失常组(p<0.05)。心房颤动组中,NYHA Ⅱ级患者的BNP、ESV和EDV最低,分别为(1253.42±164.87)pg/L、(16.48±3.72)%、(52.39±12.41)%,均显著低于Ⅲ级和Ⅳ级患者(p<0.05);NYHA Ⅱ级患者的EF最高,为(28.13±9.46)%,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经Person’s相关性分析可知,BNP与ESV、EDV呈正比,而与EF呈反比。结论BN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状况,在临床中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 房颤 血浆脑钠肽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06

心力衰竭是严重影响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患者常伴有心肌梗死、房颤等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1-2]。目前临床上评价心力衰竭的指标较多,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预测的指标还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提前介入治疗[3-4]。人体血清B型钠尿钛(BNP)水平被证实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5-7]。近年来,我院通过测定BNP,发现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BNP水平呈现了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揭示了BNP水平可能具有预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作用。有关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如下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并经超声心电图等诊断仪器予以确诊;心房颤动频率>100次/分钟;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律失常者;心源性休克者;高血压未得到控制者;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血压疾病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异常者。其中男46例(58.79%),女32例(41.21%);年龄55~83岁,平均(64.1±7.3)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和心律失常组。其中:心房颤动组38例,男22例,女16例,男女比1.38∶1;年龄56~82岁,平均(64.4±8.5)岁;NYHA Ⅱ级13例(34.21%),NYHA Ⅲ级13例(34.21%),NYHA Ⅳ级12例(31.58%)。心律失常组40例,男24例,女16例,男女比1.50∶1;年龄55~83岁,平均(63.8±8.1)岁;NYHA Ⅱ级14例(35.00%),NYHA Ⅲ级13例(32.50%),NYHA Ⅳ级13例(32.50%)。选择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且正常者共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4.3±8.8)岁。对照组、心房颤动组、心律失常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入院或健康体检时均详细询问患者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情况。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文件后,确定采样时间。所有对象均在清晨7~9时空腹静脉抽血5 ml。血液水浴加热15 min,立即离心10 min分离血清(转速为3 000 r/min)。取分离血清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测定试剂盒进口自Siga公司,测定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说明进行。

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及常规M型测定使用ACCUVIX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探头频率3.5~5 MHz。在测定期间,注意嘱咐患者屏住呼吸,固定探头位置。所采集图像存于仪器硬盘,并采用三维数据库对EDV、ESV、ER进行分析。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BNP与心功能指标采用Person’s相关因素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与对照组BNP及心功能水平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心力失常组和心房颤动组患者BNP、ESV、EDV显著上升,而EF水平显著下降(p<0.05)。心房颤动组BNP、ESV、EDV分别为(1815.47±362.54)pg/L、(19.84±2.53)%、(62.41±16.75)%,均显著高于心律失常组(p<0.05)。心房颤动组EF为(23.85±8.58)%,显著低于心律失常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心房颤动组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BNP及心功能水平分析

心房颤动组中,NYHA Ⅱ级患者的BNP、ESV和EDV最低,分别为(1 253.42±164.87)pg/L、(16.48±3.72)%、(52.39±12.41)%,均显著低于Ⅲ级和Ⅳ级患者(p<0.05);NYHA Ⅱ级患者的EF最高,为(28.13±9.46)%,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具体结果见表2。

2.3BNP与心功能相关指标分析

经Person’s相关性分析可知,BNP与ESV、EDV呈正比,而与EF呈反比,具体结果见表3。

3讨论

BNP具有利钠、利尿及松弛血管平滑肌及抑制肾素释放的作用[8]。由于心衰患者肾脏对BNP的反应下降,因此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要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其浓度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因此,血浆脑钠肽水平还可以用于判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程度[9-10]。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心律失常组患者的BNP为(923.76±242.58) pg/L,高出正常者近900多倍;心房颤动组BNP则达到了(1 815.47±362.54) pg/L,是正常人的近1 800倍。BNP作为一种反应心力衰竭状况的有效指标,目前认为主要受到了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改变等方面的影响。从本组资料的结果来看,ESV、EDV变化趋势与BNP水平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既正常人<心律失常组<心房颤动组。本研究结果与周炯峰等[11]的结果是一致的。心房颤动组BNP显著高于其他组,除了受ESV、EDV等的影响外,可能与EF的降低也有一定关系。本研究中,心房颤动组的EF最低,与正常组和心律失常组有统计学差异(F=12.664,p<0.001)。

目前的研究已经肯定了BNP与心力衰竭发生之间的相关性[1,6,12]。但是在预测心力衰竭心功能方面,还缺乏足够的报道。从临床角度而言,通过某类或某些指标提前判断疾病状况、尽早干预治疗具有突出的意义。在本研究中,以NYHA心功能分级为标准,将心房颤动组患者分为Ⅱ级13例、Ⅲ级13例和Ⅳ级12例,并且测定了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BNP、ESV、EDV等指标。从结果来看,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加重,BNP水平、ESV、EDV均显著升高。心功能分级较好的Ⅱ级患者,其BNP、ESV和EDV分别为(1253.42±164.87)pg/L、(16.48±3.72)%、(52.39±12.41)%,均显著低于Ⅲ级和Ⅳ级患者(p<0.05)。另外,IV级患者的EF则显著低于其他患者。这一结果揭示了心功能分级与BNP、ESV、EDV和EF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为了更详细的掌握BNP与ESV、EDV和EF等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Pe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NP与ESV、EDV呈正比,而与EF呈反比。这一结果进一步揭示了BNP的变化可能受到了ESV、EDV以及EF的影响。在心力衰竭患者中,BNP、ESV和EDV呈相同的变化,而EF与BNP则呈相反的变化。同时,BNP与心功能分级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而言,BNP不仅与心力衰竭有密切的联系,而且BNP在反映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当然,由于本研究的样本数较少,本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BNP是否可以真正运用于心功能临床预测,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容莲,谢美琼,龙琼珍. 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认知程度效果分析[J]. 现代医院,2014,14(6):97-99.

[2]孙鸿.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对心衰和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5):832-834.

[3]王枫,姜丽萍,于忠恩,等.血浆脑钠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99-4100.

[4]袁强.环磷腺苷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2):229-230.

[5]段明勤,黄改荣,王丽霞,等.血浆脑钠肽检测在老年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2):1054-1055.

[6]胡华元,刘建修,杨粟毅,等.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脑钠肽、血浆TNF-α及IL-6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1,22(11):7-8.

[7]王玉敏,王权,杨广民,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高敏 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921-1922.

[8]张宜春.心力衰竭患者QRS时限与血浆脑钠肽相关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1):28-30.

[9]吕岩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43-44.

[10]蔡伦安,卢永昕,苏冠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脑钠肽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29-31.

[11]周炯峰,李晔晔,宋志红,等.高血压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7):644-645.

[12]吴军峰,苏丽华,魏国良,等.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诊断小儿心力衰竭的价值[J].现代医院,2014,14(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