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兴 梁云武 胡钧 钱茜 金敬 罗雯雯
【摘要】目的 探讨以运动针疗法为主配合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疗效。方法 128例中风后遗偏瘫患者,运用运动针疗法为主,配合手法治疗,每天治疗一次,每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观察治疗8个疗程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偏瘫疗效情况。同时与常规针刺疗法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8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提升上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针疗法配合手法治疗对中风偏瘫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风 偏瘫 运动 针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 new treatment of hemiplegic patients. Methods
128 cases of hemiplegic patients, treated mainly by movement acupunct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were observed after 8 weeks. The effect were compared with common needle therapy. Results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gained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6.9%. The contrast group gained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73.3%. ConclusionMovement needle therapy has markedly effect on hemiplegic patients.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y, Movement needle therapy
【Author′s address】Mawangdui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1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27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常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是中风病的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肢体偏瘫是中风患者最为常见而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的后遗症,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对中风后遗偏瘫的临床治疗进行了一定探索与研究,近年来通过运动针疗法为主配合手法治疗中风后遗偏瘫患者12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康复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住院244例中风后遗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①经过 CT 或 MRI 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②发病度
过急性期,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后遗症以肢体偏瘫为主,表现为一侧肢体呈轻、中、重度弛缓性或痉挛性瘫痪的病人。③愿意接受并能承受和坚持针灸治疗。④在接受本研究方法治疗时停用其他疗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协作组 1996年《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制定。
1.3排除标准
①大面积脑梗和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不稳定者。②意识不清醒,或有精神性疾患患者。③其他脑部病变如脑外伤、脑寄生虫、脑肿瘤患者。④严重心肝肾等重大脏器功能不全者。⑤不能配合治疗者。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予以运动针疗法为主配合手法治疗。
1.4.1.1运动针疗法患者取坐式为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不能自行坐稳的患者要求家属助手扶坐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头针运动区(偏瘫对侧)、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侧)、大杼(双侧)、人迎(偏瘫对侧)、太冲透涌泉(患侧)。先取患侧涌泉26号1.5寸毫针强刺激,患者出现缩腿动作为佳,刺激数次后出针不留针;人迎取偏瘫对侧针刺,以刺中神经干为度,要求针感传导到手指为佳,出现针感后刺激几次后出针不留针。头针运动区取偏瘫对侧,沿头皮平刺推进,至头皮麻胀感明显,快速捻针。百会、四神聪常规针刺,百会直刺至头皮下深度0.2寸左右,使得针体能直立不至倾倒为准;四神聪四个穴位均向百会方向平向透刺,针刺深度1寸。风池采取双侧向下颌方向深刺,针刺深度1寸,针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大杼采取3寸以上长针从大杼穴沿膀胱经走向沿皮下向下透刺,患者有胀感为度。上述针刺穴位在达到要求针感后留针半小时以上。留针期间,让患者站立,搀扶患者进行步行或抬手(患侧)等活动,有主动活动能力者尽量要求患者主动活动;主动活动能力较差者先在家属和助手帮助下进行被动活动。活动以患者体力耐受为度,活动觉疲累时让患者坐下或躺卧休息(躺卧休息时取下风池穴位针灸针,大杼穴位针灸针可留针)。
1.4.1.2手法治疗主要在患者头部和脊柱进行手法刺激。运动针刺治疗期间,患者在家属和助手的搀扶下步行时,在站立姿势下可以对患者胸段及以下脊柱患侧端找到敏感点向脊柱方向按压刺激,或以脊柱为轴按住敏感点成角旋转轻轻扳动。针刺结束出针后,患者取坐位,在患者头部从前向后沿胆经、膀胱经走向用手指梳行或叩击(开颅患者颅骨未做修补的暂不进行此项治疗),手法轻柔均匀,以患者舒适感为佳。在颈部及胸段上脊柱患侧端找出敏感点进行按压刺激或旋转扳动,方法同前。
以上治疗每日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2天。平时嘱患者在家属保护搀扶下多行自主运动。
1.4.2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方法:取穴:头针运动区(健侧)、百会、风池(双)、肩前、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上穴均取患侧)。患者取仰卧位,使用28号2寸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治疗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上两组患者均经8个疗程共40次的治疗后进行各项指标观察、疗效评定和比较。
1.5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评定[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以<40 分为差,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他人;41~6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60分为良,生活自理。
1.6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瘫痪肢体肌力或语言障碍、包括面瘫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可参加正常工作。显效: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达 4 级以上,或瘫痪肢体肌力提高超过 3 级以上者。有效:肢体肌力恢复达 3 级,或瘫痪肢体肌力提高超过 2 级以上者。无效:治疗后病侧肢体肌力恢复小于 3 级,瘫痪肢体肌力提高小于 2 级。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现代偏瘫治疗学》 [3-4]所定标准进行评定。
1.7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3.0 版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配对t检验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
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中风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偏侧肢体瘫痪)是中风患者伴发最多的后遗症,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带来家庭社会负担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较高的生活质量要求使得近年来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越来越被重视。
传统中医针灸方法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具有多元化的全方位的治疗优势。如何通过中医针灸手段提高中风患者偏瘫肌力,逐步达到生活自理能力,一直是针灸医师和研究人员探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临床上针灸手段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也纷繁多样:有单纯针刺患侧穴位来达到提高瘫痪肢体肌力的;也有选择双侧穴位同时针刺以期构建经络新平衡的思路;还有主张电针脉冲刺激的;也有主张针药结合的[5]。穴位选择上有的崇尚“治痿独取阳明”;有的结合肌群来寻找刺激点;有的使用快刺手法针刺治疗取得较好效果[6];有的对神经干刺激情有独钟。不一而足,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
运动针疗法,是在针刺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解剖学原理而创造的一种新型的针刺治疗法,较好的运用了我国古代针灸远治和近治的原理[7-8],在针刺过程中,让病患参与进来,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功能活动,有利于被阻经气的流通和障碍功能的恢复。在对于中风后遗偏瘫的治疗上,运动针疗法通过针刺某些相关穴位以及对相关神经干的较强刺激加上对偏瘫侧肢体被动甚至主动的运动,协同性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尤其在对肢体肌力的提升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刺的同时配合患肢的运动,可促进患肢的气血运行,激发其营养机能,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变形,同时运动可牵引、伸张瘫痪的肌肉,保持关节、韧带的正常伸展活动[9]。
百会、四神聪、头针运动区、风池等穴位位于脑部,是对脑部疾病包括中风后遗症有着显著效果的穴位。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对血液流变学改善显著,能较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恢复病损脑组织血供,改善脑电活动,对中风病患的康复和再发中风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10-11]。太冲透涌泉、人迎、大杼透刺的较强刺激,主要在于刺激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调节轴突和树突的兴奋和抑制,影响相关的突触链从而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12]。借助外力的帮助被动甚至主动运动,对于瘫痪肢体活动能力的提高有着突破性的帮助。
脊神经作为高级神经中枢,是脑部对肢体和内脏功能发挥作用的必不可少重要通路,通过对脊柱有效地按压和刺激,能有效激发和唤醒神经通路,使其保持通畅和反应灵敏,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而言,对脊神经的刺激,对于肢体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风后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中风偏瘫治疗疗程一般较长,且每每效不如人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增高,中风患者救治成功后重返社会的需求,传统与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对中风患者采取有效的康复与针灸治疗,提升患者活动能力,实现全面的救治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3]。笔者运用运动针疗法结合脊柱部位相应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能较快或部分恢复患者肢体偏瘫状况,有效增强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积极治疗康复向愈的信心,促进脑组织损害和肢体偏瘫向良好方向恢复。本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好取效快,痛苦少,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 : 55-56.
[2]胡永善. 康复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3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4]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78.
[5]尹建中,黄智斌.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154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5):835-837.
[6]黄天明.快刺手法针刺治疗中风偏瘫100例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187-2188.
[7]刘炎.运动针疗法举隅[J].针灸临床杂志,1995,11(9):29.
[8]郭冬梅.运动针疗法及其在痛症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 1999,15(5): 5.
[9]徐益权,吴艳琴,王金汉. 巨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68例[J].中国临床康复, 2002,6(15): 2316.
[10]郭蕴屏,冉茂东.针灸治疗中风偏瘫260例[J].陕西中医,2000,21(3):133.
[11]赖新生,刘嘉扬,姜桂美.针刺廉泉穴结合舌尖梅花针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818-3820.
[12]谭慧.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2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0):35-36.
[13]邝英桂,牟玉华.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中风患者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3,13(5):85-87.
FDA:批准Sivextro治疗成人皮肤感染
《期刊观察》(Journal Watch)2014年6月23日新闻。
一种新型抗细菌药,Tedizolid(商品名Sivextro)已经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Tedizolid现有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剂型。
摘自《医学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