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药学卫生保健医学正文

因噎废食不理智,一类疫苗一针不能少

  • 投稿暗灭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714次
  • 评分4
  • 98
  • 0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李靖

疫苗是人类在医学领域里最伟大的发明,每一种新疫苗的诞生都是人类战胜传染病的伟大胜利!然而,由于疫苗在人群中的广泛应用,一些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人数越来越少,甚至接近消除、于是人们开始忘记了疾病带来的风险,而对疫苗安全性表现出过度的关注。

2013年的乙肝疫苗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但与此相伴而生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风波过后,有将近30%的接受调查的家长对预防接种产生了犹豫心理,有20%左右的家长不想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风波过后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下降了30%,而其它疫苗接种率下降了10%,一些影响大的省份下降的幅度更高。

疫苗功不可量

过去,民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说法。“疹”即麻疹,“痘”为天花。大意是说,孩子出生后,只有经过麻疹和天花的考验,才算真正成活下来。老一辈的人,可以生十几个孩子,但活下来的恐怕就几个,其他的都早早夭折了。如今,我们只生一个孩子,基本上都活得健健康康,这个伟大的功绩,首功一定是疫苗。

现在人可能已很难想象疫苗发明前世界上传染病流行的情况。当时,麻疹和天花,再加上鼠疫、霍乱等传柒病在全球肆虐,人类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在那样一个瘟疫不间断流行的恐怖时代,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甚至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人类疫苗发展史上,由牛痘预防天花而引发的医学革命,为人类使用各种疫苗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科学家们已研制和开发出30多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人类利用疫苗消灭了天花、制伏了霍乱,控制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

现在和19世纪末相比,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数十年,疫苗为人类筑起了一道道预防疾病的绿色屏障,让千千万万人免受传染病的侵扰。总之,疫苗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是不争的事实。

强制注射疫苗必不可少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卫生部门规定,小儿出生后至一岁内应有计划地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以预防和控制对儿童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威胁的特定传染病。这些被称为“强制注射疫苗”,由于是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中,又称为计划免疫内疫苗。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国家强制注射疫苗”的制度有些“言过其实”,必要性不大。但实际上,各国都在执行这种“国家强制注射疫苗”措施。这项措施已默默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行扩大免疫规划时,世界上只有5%的儿童享受免疫接种,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麻疹和结核病等6种疾病。到1990年以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的1.3亿儿童中80c/c以上的幼儿在1周岁之内获得免疫接种,每年因此减少300万儿童死亡。

据中国卫生计生委统计,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通过接种疫苗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为例,以前我国每年死亡5000多例,自从实施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接种后,仅用6年的时间,脊髓灰质炎(脊灰)发病率下降了99%。乙肝发病同样如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到1%以下。又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医院病房里常见大批乙脑、流脑病人,现在就很鲜见了,这同样归功于乙脑和流脑疫苗被纳入计划免疫程序之列。

忽视疫苗接种会咋样

虽然,疫苗批准上市前已接受非常严格的临床试验,上市后每个批次的疫苗也要经过检验。可以说疫苗大概是世上对质量要求最严格的产品。但不可否认,预防接种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不过,如果因为这些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很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首先,对于个体儿童来说,他如果不接种疫苗,身体对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就没有免疫力,将来就容易感染这种传染病;其次,疫苗接种并不是纯粹的个体选择,人群疫苗接种率要达到一定的比率,才会形成人群免疫力,才能预防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不同疾病,要达到的接种率要求不同,目前我国对计划内疫苗(即一类疫苗)的接种率指标统一定为90%。

如果人们因为误解而选择不接种疫苗,很可能造成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严重后果。有些眼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出来,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迟早会体现出来。在国外,有几起非常著名的案例。

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电视新闻持续报道此事,公众对疫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百日咳发病率由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增加百倍,发生了百日咳疫情。

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因为媒体报道白百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发生与英国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从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1979年出现百日咳流行的后果,发病1.3万余例,死亡41人。

1998年,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一篇论文,称麻腮风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经媒体报道后,不少家长拒绝为孩子接种该疫苗。6年后,英国麻腮风疫苗接种率由最高时期的92010降至81%。该论文观点还波及一些欧美国家,引发全球范围的“疫苗抵制”运动。但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等机构开展了长期研究后,最终并未发现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存在关联。而自论文发表以来,被波及国家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未接种疫苗的的麻疹易感人群,麻疹疫情一触即发。2012年3月~2013年2月,欧洲经济区国家和克罗地亚共报告8499例麻疹病例。

还有一个更惨痛的教训,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当时也是因为一些信息传递不准,导致家长不愿接种脊灰疫苗。结果不但使尼日利亚本国再次出现脊灰的流行,而且又传到了19个已经没有脊灰的国家,导致这些国家脊灰再度流行。

一类疫苗一针不能少

跟其他任何一种药物一样,接种疫苗存在风险,可能导致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国乙肝疫苗接种率从2000年的60%提高到目前的99%,从2000年到2013年12月,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188例。但188例疑似死亡病例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18例;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性休克、水肿等。这188例病例中,疫苗质量均属合格,接种过程无问题。

来自美国疫苗信息中心的数字显示,从1982年至2012年3月,美国联邦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共收到6665件乙肝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平均每年2222件。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烦躁不安、脑部炎症等。此外,共有超过1500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包括被确认为患有猝死综合征的婴儿。尽管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报告甚至致死案例,但美国疾控中心仍然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12个小时至18个月内接种3针乙肝疫苗,防止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感染。截至2012年底,乙肝疫苗已经在全球181个国家接种,全球乙肝疫苗的接种率目前已达到83%。

实际上,轻微的疫苗不良反应是普遍存在的。疫苗是通过引起接种部位局部“炎症反应”而达到诱导保护性免疫效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炎症反应”越明显保护效果可能越好。不良反应的强弱,与疫苗抗原本身特性、生产工艺中对杂质的控制清除情况以及接种者体质的差异都有关系。常见的疫苗不良反应有:一过性发热、过敏、局部红肿痛、食欲减退和嗜睡等。这些反应一般都是轻微的、暂时的,不需要做任何处理,而且恢复得也很快。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疫苗引起的、导致严重后果的异常反应。我国自2005年起已建立了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如果在接种后怀疑孩子出现的症状与疫苗有关,可以第一时间告诉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门诊初步判断后认为相关的,会及时录入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对于异常反应,会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和诊断。但据统计,从实际情况上看,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80%以上被判定为生病而和疫苗无关。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牛痘疫苗绝非一种安全的疫苗,且不说其留下巨大的疤痕影响美观(几乎100%的发生率);如果接种时的剂量没掌握好,或是疫苗液不小心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有些感染是致命的。可是相对于天花的恐怖威胁,这些风险大家还是能够接受的。

因此,大家要明确一个概念:疫苗的风险与其所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相‘比,几乎是“微乎其微”。家长们要保持这样一个态度和原则,国家规定的疫苗,只要孩子没有禁忌证,一针不能少,一定要按时打。

(编辑/王东胜)